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4:06: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

1.C 2.C 3.D 4.C 5.B 6.A 7.D 8.C 9.D 10.A 11.C 12.A 13.B 14.D 15.A 16.D 17.B 18.D 19.D 20.D 21.C 22.B 23.C 24.B 25.D 26.C 27.B 28.B 29.A 30.C 31.D 32.D 33.C 34.B 35.A 36.A 37.B 38.D 39.B 40.A 41.D 42.A 43.D 44.A 45.C 46.C 47.A 48.D 49.D 50.B 51.D 52.A 53.C 54.B 55.D 56.B 57.A 58.D 59.D 60.A

二、文言文阅读:

61.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62.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63.理论论据:《书》日“满招损,谦受益”; 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

64.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65.“分宜”指的是严嵩。 借代

66.影射当朝宰相与严嵩是一丘之貉。

67.成立:成人自立。 祚薄:福薄。祚:福。 儿息:儿子。息:子女。 婴:缠绕,缠身。 68.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形影相伴。 69.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0.比:并列;同等。讫:终于;完毕。疾:妒忌。恨:懊悔;后悔。 71.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

72.为突出石崇的豪富作铺垫。

73.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有人认为冯谖是装愚试探。 74.直接人物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倚柱弹其剑”,属于行为细节描写。 间接人物描写:用他人的反应刻画其性格,如“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恶之”。 75.先抑后扬,凸显冯谖与众不同的“奇”。

76.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

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77.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78.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79.这首诗最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写出了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傍晚,秋雨过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静谧。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写出山村如何宁静,而是写静中之动,写清泉在石上流淌,写洗衣女子在竹林中说笑,写渔船归来搅动莲花,给这幽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些生趣,多了一种宜人的情调。动静互相映衬,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80.《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鲜明地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景物,并在诗中成功地绘出完整的画面。开头两句就给这幅画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调: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雨。三四句写景,月光从松树的缝隙照到地上,清泉从石上流过。五六句写景和人,竹林中女子,莲花中的渔船。诗中既有总体的色调渲染,又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81.在这优美的画卷中,充满着宜人的情趣,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82.和戎诏下十五年。

揭霸南宋统治者的投降主义路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83.第一个场景写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不思战备。 第二个场景写戍边战士壮志难酬,老死疆场。 第三个场景写中原沦陷区人民切望恢复,对月垂泪。

84.通过“今宵”二字将三个场景都置于同一月夜,并以“月”为线索,贯穿全篇(只答“以月,为线索”也算对)。 85.初:当初。 寤生:逆生,难产。 亟:屡次。 弗:不。

86.第一部分:交代姜氏和郑庄公之间矛盾的起因:因庄公寤生,姜氏恶之,而偏爱共叔段,甚至欲立共叔段为太子。 87.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

三、现代文阅读:

88.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论题。作者的观点: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在人短暂的人生中应如何去支配自己的时间。 89.从中外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体验来论述观点。 90.比较论证方法中的类比论证。

91.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是指将奴隶规则毁灭,迫使臣民起而反抗的“群盗如麻,纷乱至极”的乱世。这是个民众还没有觉悟的、令人痛心的愚昧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指的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上所谓的“太平盛世”和百姓称颂的“皇恩浩荡”的时代。这是个统治阶级粉饰自己历史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民众没有真正清醒地意识到封建统治实质的时代。第三样时代是不同于前两个时代的新时代。

92.对第三样时代,鲁迅并没有言明,但他所指的应该是不同于前两个时代的新时代:人民将不安于奴隶的地位,起而反抗,推翻旧制度,争取到做“真正的人”的地位,主宰自己的命运,真正当家做主。

93.前两个时代是鲁迅要否定和批判的时代。第三样时代是鲁迅呼吁要创建的,包含他感时忧国的情感。鲁迅希望中国尽快摆脱传统,正视现实、觉醒奋起,早日摆脱国家的危机。 94.做文章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95.阐明文章首先要把重点放在主旨上的道理。 96.类比推理方法、引证法和对比法。

97.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 98.拟人手法。

99.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

100.表现了诗人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101.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102.象征手法

103.对比、铺垫、反衬手法。

104.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农民日益贫困的现实。 105.这一结尾已点明了20世纪30年代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军阀势力的渗透下,民族经济出现了萧条停滞,市镇的农民和小商人都深受其苦。农村经济破产导致了农民生计困难,身无分文。他们作为农村商业经济的最大消费者,已无任何购买力,这是市场无法活跃的原因。本文的结尾揭示了在20世纪30年代民族经济萧条时期小商人与农民的矛盾,又暗示了振兴市镇的经济绝不能靠敲诈和剥削已破产的农民,而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

106.这段描写是景物描写(自然风光描写)。这段描写是为了抚今追昔,便于引出下文;在气氛、感情和意念上都为后面的故事起铺垫和反衬作用,同时暗示今天的幸福与祥和是来之不易

的,突出小说的主题。

107.洋溢着幸福、恬静、祥和的气氛,这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殉难的米龙老爹的缅怀之情。 108.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109.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110.十八年过去了,作者感到眼前的一切没有变化,仍是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重复着前代人的悲剧,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对现实的失望和逐渐醒悟,使得作者“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111.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怒之情。 112.象征着革命者已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113.说明了市侩和怯懦者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诋毁。 114.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36lk0wp4m0n19a8hrgx9da6a52gje00h6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