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幼师类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角(ju?)色 .B.累(l?i)赘 .C.校对(xiào) .D.穴(xu?)位 .A.万籁俱寂 B.风华正茂 C.桀骜不训 D.因噎废食
涅槃(pán) . 商贾(gǔ) .
气馁(měi) .
木讷(na) .斧底抽薪 目不暇接 自惭形秽 义愤填鹰
一曝 (pù) 十寒 .
良莠(xiù)不齐 .提纲挈(qia) 领 .病入膏肓(máng) .汗牛充栋 拭目以待 莞尔一笑 同仇敌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 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
B.我认为萍水相逢的人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 ....
变成知心朋友。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 ....
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 就买一幅吧,挂在家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鲨鱼张开大嘴 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他把 短棍高高地 起,使劲 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 去。 A.咬 举 捶 敲 C.咬 抬 砸 敲 B.插 抬 砸 劈 D.插 举 捶 劈 幼师类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共 7 页)
5.下列名句、作品和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雪》——毛泽东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李白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登高》——杜甫 D.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九日》——李清照
6.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谈到牵牛花时说:“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色和白色因为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B.表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C.作者因为喜欢蓝色和白色的喇叭,所以也喜欢蓝色和白色的喇叭花。 D.能使人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 B.《拣麦穗》回忆“我”跟着大姐姐们去拣麦穗的难忘经历、奇特梦想及
悲伤结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苦难岁月里农村百姓的生活。
C.《我与地坛》具体描述了作者对地坛由向往、憧憬到失望、痛苦的情感
变化历程,表达了对国家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保护的思考。
D.《灯下漫笔》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
酷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
8.《祝福》描写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祥林嫂受尽人们的嘲讽和歧视,她痛恨万恶的封建礼教,但只能把仇恨
和哀伤埋藏在心底。
B.她已濒临死亡,快要见到爱子阿毛了,内心隐隐感到安慰,故不再悲哀,
愉快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C.她已彻底看清了现实的黑暗,即使再悲哀也无人同情,不如丢掉悲哀,
坦然去死。
D.长期的精神打击与折磨,使她陷入极度悲哀,她的精神已完全麻木,内
心痛苦已无法表露。
幼师类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共 7 页)
9.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善良、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虽然变成大甲 虫,但是其家人对他不离不弃,让他尽享家庭温暖。
B.《宝玉挨打》中,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宝钗和黛玉分别探伤的对比描写,
来展示钗黛二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C.《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
机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
D.《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虽追求奢华,但在不幸面前也能显示出英雄气
概。
10.《琵琶行》结尾处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
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
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二人都有出类拔
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两人都是天涯沦落,
都有满腔的“幽愁暗恨”。
1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卫风·氓》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的遭遇,表现了我国古代妇 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幸福生活。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借景抒情的名句,写出了诗人在异地他
乡的孤独感。
C.《梦游天姥吟留别》在留别诗中可谓别开生面。诗人虚构了一个异彩纷呈
的神仙世界,生动地表达了他的追求和理想。
D.《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康桥
依依惜别的深情。
12.《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作者是
A.杨红樱 C.汤素兰
B.王一梅
D.郑春华
幼师类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共 7 页)
13.“视觉化的幼儿文学”指的是
A.幼儿童话
B.幼儿生活故事 D.幼儿戏剧
C.幼儿图画故事
14.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是
A.《小白船》
B.《稻草人》 D.《大林和小林》
C.《宝葫芦的秘密》
15.下列作品中,属于幼儿抒情诗的是
A.《鸟树》
B.《半个喷嚏》 D.《小老虎逛马路》
C.《等我也长了胡子》 16.《灰姑娘》采用的结构是
A.三段式 C.循环式
B.层递式 D.对照式
17.下列关于幼儿图画故事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形象的写实性 C.画面的趣味性
B.构图的连续性 D.整体的传达性
18.创作幼儿生活故事应当注意
A.语言凝练 C.谐趣浓
B.想象丰富 D.意境美
19.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往往
A.紧张激烈 C.生动具体
B.单纯有趣 D.曲折复杂
20.幼儿图画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没有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C.比喻
B.拟人 D.反复
二、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简述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22.简述幼儿散文的特点。
幼师类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