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策略探讨
作者:万会雷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9期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会因为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不够深或理解出现偏差而产生解题误差,或者因为计算马虎,急躁冒进等原因而降低解题正确率。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降低解题错误概率。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探讨了小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其相关解决策略。
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但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将解题错误率降到最低。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注意分析解题错误的具体原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从中总结解题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小学生解题错误原因探析 1.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小学生虽然正处于身心较快发展状态,但总的来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个体差异较明显,加上好奇心强,做事比较心急,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就会出现一种“囫囵吞枣”的现象,对于一些数学教材中的定理和概念等理解不够到位,而这些概念和定理大量存在于教材中,学生记忆起来可能会出现概念模糊、界定不清晰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样会妨碍学生的解题思路,给学生错误的指导。如数学中的“数”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分很多的概念,如整数概念、分数概念、自然数和0等,尤其是对于0这个数,学生可能不能理解它真正的内涵,不知道它属于哪个概念范围,从而产生概念混淆的问题。
1.2缺乏相应的解题技巧
小学生在解题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或者说性格发展不够稳定,在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对于自己的解题能力也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对于一些解题技巧也不能进行正确运用,很多学生不重视解题技巧的总结和运用,只是一味地埋头解题,因此,解题的效率不高,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尤其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情况下,更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和认知水平的不足,而不能对解题技巧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就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失误。 1.3理解能力不够强
小学生的大脑正在发育中,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因此,在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判断方面,缺乏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数学的文字表述不像语文中的文字表述一样充满感性因素,而是以一种严谨的表述、周密的结构表达出来的,因此,学生对于一些数学文字表述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