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现代电信交换》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课程代码 E E E 4 2 3 0 5 T 一、判断题(在题号下方框内,对的划“√”,错的划“×”;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 × √ √ × × √ √ × 二、填空题(在对应序号的方框内填入答案,每空1分,共40分)
(1)虚电路 (4)用户状态信令 (7)TUP (10)SM存储单元数 (13)相差半帧或奇偶关系 (16)话务分担 (19)内部分析 (22)多级中断 (25)周期级 (28)BSC与MSC (31)异步时分复用 (34)HEC的产生和验证 (37)地址转换 (40)共享树 (2)数据报 (5)选择信令 (8)TCAP (11)串并转换 (14)群处理 (17)功能分担 (20)输出处理 (23)队列 (26)故障级 (29)BTS与BSC (32)控制 (35)重叠模型 (38)对业务流分类传送 (3)带内信令 (6)MTP3 (9)输入线的时隙数 (12)并路复用 (15)数字滤波器 (18)输入处理 (21)定期扫描 (24)故障级 (27)队列法 (30)面向连接 (33)信元速率解耦 (36)集成模型 (39)有源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说明在T-S-T交换网络中通常采用“写-读”方式的主要理由。
答:对于“读-写”方式的T-S-T交换网络,用户使用哪个时隙,话音信息只能存
第 1 页
入哪个单元,这种方式灵活性差,一旦某个单元损坏,则使用该单元的用户就不能正常存储话音信息,也就不能进行通话接续,或者使通话质量变差。(2分)
对于采用“写-读”方式的T-S-T交换网络则没有这一限制,话音信息存于哪个单元是由CPU控制的,它完全可以避免使用那些损坏单元。(2分)
另外,“写-读”方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控制存储单元地址号码代表了正在通话的用户时隙号,如果想要了解哪几路用户正在通话,只要检查一下控制存储器被占用的单元地址就可以了。(1分)
故在T-S-T交换网络中通常采用“写-读”方式。
2、简述GSM移动通信系统中BCCH、RACH、AGCH、SDCCH、SACCH和FACCH的使用。 答:当移动台进入某一小区时,首先收听广播控制信道信息(BCCH),并在自己的寻呼组搜索是否有寻呼信息(1分)。
当发现有寻呼信息或移动台要拨打电话时,由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网络申请介入,要求分配一专用信令信道;于是系统在下行的接入允许信道(AGCH)上为移动台分配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在专用控制信道上,移动台和网络间将进行鉴权和业务信道建立前的信令交换,此后转入业务信道(TCH)。(2分)
在SDCCH和TCH传送信息时,与之相对应的慢速随路信道(SACCH)主要用于传送测量信息,以便进行控制、定是提前和定时调整。在通话或传送数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切换等活动,此时需要信令信息的快速传送,要占用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2分)
3、简述MPLS网络结构的特点。
答:MPLS网络分为两层:边缘层和核心层。(1分)
边缘层位于MPLS网络的边界,连接各类用户以及其他MPLS网络。当IP分组进入标记边缘路由器(LER)时,LER对到达的IP分组进行分析,将完成IP分组的分类、过滤、安全和转发;同时,将IP分组转换为采用标记标识的流连接,MPLS提供服务质量、流量控制、虚拟专网、组播控制等功能。针对不同的流连接,MPLS边缘节点采用标记分发协议(LDP)进行标记分配/绑定,LDP必须有标记指定、分配和撤销功能,它将在MPLS网内分布和传递。(2分)
第 2 页
MPLS的核心层同样需要LDP,标记交换路由(LSR)根据到达IP分组的标记沿着由标记确定的标记交换路径(LSP)转发IP分组,不需要再进行路由选择。LSR提供高速的标记交换、面向连接的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组播控制等功能。(2分) 4、简述软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答:软交换的定义:
软交换是一种为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的功能实体,它与业务无关。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它把呼叫传输和呼叫控制从媒体网关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1分) 软交换的特点:
(1) 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相分离。(1分) (2) 基于包交换的非连接网络。(1分) (3) 基于IP协议。(1分)
(4) 开放式API(应用程序接口)。(1分) 5、简述ATM传送处理中信元定界的方法及过程
答:ATM传送处理中信元定界借助于HEC字节。(1分)
信元定界定义了三种不同状态:搜索态、预同步态和同步态。(1分)
在搜索态,系统对接收信号进行逐比特的HEC检验。当发现一个正确的HEC检验结果后,系统进入预同步态。(1分)
在预同步态,系统认为已经发现了信源的边界,并按照此边界找到下一个信头进行HEC检验;若能连续发现m个信元的检验都是正确的,则系统进入同步态;若发现一个HEC检验错误,则系统回到搜索态。(1分)
在同步态,系统对信元逐个地进行HEC检验,发现连续n个不正确的HEC检验结果后,回到搜索态。ITU-T建议m=7和n=6是信元定界的适当值。(1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画图并说明AAL5的适配过程。 答:AAL5的适配过程如图
第 3 页
AAL-SAP CPCS 8 1 8 1 16 1 32 1 CPS-PDU Payload PAD CPS_PDU Tail PAD AAL-SDU UU CPI Length CPC CPS-PDU N*48 Bytes 0~47Bytes AAL SAR Layer SAR-PDU #1 SAR-PDU #2 SAR-PDU #3 SAR-PDU #4 SAR-SDU
ATM-SAP 3 2 1 ATM-SDU #1 Cell #1
AUU Cell #2 PTI ATM-SDU #2 ATM
ATM-SDU #3 Cell #3 Layer
:ATM Header(AUU=0)
Cell #4 ATM-SDU #4 :ATM Header(AUU=1) ATM Payload (5分) 过程:
(1) AAL用户数据由ATM适配层业务接入点(AAL-SAP)传递进入,若SSCS无效,
则直接映射成CPS-PDU,期间加入附加位包括:UU(用户至用户指示)、CPI
第 4 页
(公共部分指示)、Length(长度指示)、CRC(循环冗余校验)。
并且加入填充部分(PAD),使得整个CPS-PDU长度为48字节的整数倍,其中PAD长度为0~47Bytes。 (2分)
(2) 数据进入分段和重装子层后,将SAR-SDU分成48字节的单元直接装入
SAR-PDU,无需加入SAR-PDU的信头、信尾。 (2分)
(3) SAR-PDU通过ATM层业务接入点(ATM-SAP)进入ATM层,加入ATM Header,
构成ATM-SDU,其中通过AUU(ATM用户至用户指示)区分是连续用户数据信元(AUU=0)还是最后新元(AUU=1)。 (1分) 通过上述步骤,即完成AAL5的适配过程。
2、程控交换机软件中如何采用时间表来实现周期级程序的调度管理。 答:时间表是由时间计数器、屏蔽表、时间表和转移表组成的。(1分)
时间表实现周期级程序的调度管理过程如下:
(1) 当每个周期中断到来,读取时间计数器的值,根据其值读取时间表相应
单元内容。(1分)
(2) 将屏蔽表的内容与该单元对应位的内容相与,其结果为“1”,即根据该
位号码,找到转移表中的相应行,转移表是存放周期级程序和任务的起始地址,它表明了要执行的程序逻辑的存放地址,通过转移表得到要执行的首地址;其结果为“0”,则不执行。(3分) (3) 执行该程序。(1分)
(4) 等所有位均进行了上述处理,并执行完相应程序后,表明这一周期中已
经执行完周期级程序,可以转向执行基本级程序。(2分)
(5) 当计数器计到时间表最后一行时,即对最后一个单元进行处理。当处理
至最后一位时,将计数器清零,以便在下一个周期中断到来时重新开始。(2分)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