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的需要,积极建设中国白酒原料之乡、中国早茶之乡和全省最大的林竹基地,加快推进优质高效的生态景观农业和循环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特色蔬菜制品和肉制品、食品原料、优质烤烟和茶叶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动农业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三)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着眼于现代服务要求推动标准化示范工程,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现代会展、商贸流通、中介服务、餐饮住宿、观光旅游以及房地产、园区、社区、邮政、物业等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加强对咨询服务、连锁经营、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的前期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宜宾城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志诚港作业、公路及铁路运输、大型商贸活动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物流、观光旅游、金融保险、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商务会展、电信、邮政等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服务标准的贯彻实施,着力打造一批知名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
(四)加强标准化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并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研究、创新、应用、再创的新循环机制,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实现标准化创新资源的最佳配置,形成主体明确、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标准化自主创新格局。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研发工作,注重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的核心作用,建立原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以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科技研
发与标准制订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实施同步,增强技术、标准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内标准化活动,实质性承担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打造一批以主导技术标准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五)加强技术标准战略合作。根据我市产业及主要贸易特点,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收集和分析研究,重点跟踪、收集、研究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及时掌握企业产品出口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沿海及省内外相关机构,研究制定应对的措施,组织对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产品的调查研究,制定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战略,采取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
(六)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管工作。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制度,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质量监督、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等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实施有关行政许可,强化对国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标准实施有效监管。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工作,建立和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底线,保护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利益。今年以来,国内相继出现“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更宽范围看,最近台湾“塑化剂”、欧洲“毒黄瓜”事件,都警醒我们要时时刻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5月13日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落实全市工作部署要求,要深知宜宾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宜宾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而且关系到宜宾的产品外销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问题。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消除死角肓区,特别是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
添加剂的行为要痛下决心,露头就打。这关系到宜宾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宜宾的产品走出去的品牌形象。监督部门要态度鲜明,要形成全社会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高压态势。这样一种高压形势,既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更是对宜宾产品品质、品牌的一种宣传。让宜宾人放心,让外地人也放心,要强化企业的责任,健全诚信体系,严格实行市场进出机制,严重违法者不允许再涉入食品行业。要防止在食品安全专项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对渎职、失职行为等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强化措施,确保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以燎原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宜宾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全市标准化工作。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刚才云夏局长特别提到首先抓的是规划。进入规划就能进入预算,进入规划就能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就能进入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监督的事宜。这一点要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健全责任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准化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加强重大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立项评估和考核验收。标准化不达标的不予通过。要建立政府采购标准化检查制度,严格按照现行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政府采购。实施长效激励机制,加大对标准研究、制定、修订、标准项目试点示范,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工作的鼓励。我们现在的标准在一步一步地升级,由市到省、到国家、到全世界,这个标准升级的过程是我们产业升级的过程,是我们产品升级的过程,是我们企业升级的过
程,也是我们宜宾人、宜宾的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在制定、修订、采用、监督、考核的时候,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
(三)强化经费投入。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的投资格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技术标准的研究、地方标准制定修订、标准化试点示范和推广等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相关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的综合预算,予以保障。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经费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企业、我们都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在标准化工作上的投入就是支持自己。作为政府来说,就是培植税源,标准化工作抓好了,产业抓好了,就有税收,就是政府的社会责任。要对社会诚信,维持一种社会的安全和公正。作为企业,就是产品品质、品牌的提升,这种产品品质、品牌的提升就是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就是效益。
(四)强化队伍建设。加快市、区县两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宜宾市标准化专家库建设,积极参与四川省标准化“万人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加强标准化职业和标准化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重视标准化复合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有利于标准化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保障。
(五)强化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世界标准日”、“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标准化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加大对我市标准化工作成果的报道力度,增进社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社会各界的标准化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标准化、大力支持标准化,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摘自《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在全市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6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