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级第一次考试
历史科
一、单选题(1.5×40=60分)
1、《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 ) A.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 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
C.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
2、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
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 )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 C.春秋争霸 D.山川地形
3、位于浙江省浦田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
4、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5、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
宗 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
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
制 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6、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
代( ) A.王权与神权相结
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
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7、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秦官 ,金印紫缓,掌武事。” 空格处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司隶校尉 D.枢密院
8、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巩固分封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打破世袭特权 D.增强地方权力
9、“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
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
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 D.为民主政治奠基
11.“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 A.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B.皇位世袭 D.家天下
12、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这一建议在汉武帝时得到实施,即( ) A.分封制 B.推恩令 C.节度使制 D.郡国并行制
1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 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
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制度是指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4、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 )
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
15、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 )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
16、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 ( )
A.秦朝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17、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 A.三省体制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18.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杨继业是前方打仗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是却受到皇帝、________、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文中“________”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19、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央(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20、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 ( ) A.都介入国家机要政务 B.都参与国是决策 C.是专制主义强化的产物 D.导致了政治腐败
21、历史学家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22、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
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一直专权控制朝政
23、“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24、1793年跟随马嘎尔尼访华的斯当东发现,“中国人对于皇帝的崇拜真是五体投地,任何些微小事涉及到皇帝都要引起大惊小怪”,“广大臣民心中,除了皇帝而外,世界上所有其余都无足轻重”。他的发现反映了 ( ) A.清朝高度的皇权专制 B.清代中国极高的世界声誉 C.乾隆皇帝非凡的个人魅力 D.皇帝是清朝臣民日常生活的中心
25、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 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6、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④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
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