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 期末总结
第一节
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性污染 ..天然物理环境 ..人工物理环境
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即构成了物理环境
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及特点:局部性,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
噪声的物理学定义:频率、振动上杂乱,间歇或随机的声音
噪声的生理学、心理学定义:足以干扰人们心理或生理的、影响人们生活和健康的一切声音
噪声污染
1. 污染特点:1)污染范围日益扩大2)污染程度日益增大3)危害不易引起重视4)是一种物理性污染5)无二次污染6)声源停止发声,污染即行终止7)必须生活在有声环境中
*2. 常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按人类活动方式) ( 1 )交通噪声 来源:机动车,火车,飞机 ( 2 )工业噪声
( 3 )建筑施工噪声 施工车辆、机械、动力源 ( 4 )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的危害:1)听力损伤2)健康危害3)噪声干扰4)声致疲劳现象
噪声的标准:1)听力保护标2)环境噪声标准3)设备噪声标准4)噪声测量标准5)噪声控制法规
*噪声污染模型:声源----声场----接受者
*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声源控制----声场控制----保护接受者
声源降噪----从传播途径控制噪声----噪声的个体防护 1、声源降噪----是控制噪声的根本方法
----(即减少声源的辐射功率)
1)采用低噪声材料(减振合金,复合材料,强度、刚度、弹性好,有较大的内损耗(内阻尼)值,寿命长等) 2)采用低噪声设备 3)采用低噪声工艺
4)改进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2、从传播途径控制噪声 管理措施:
1)按“闹静分开”原则规划 2)绿色降噪 3)利用地形减噪
技术措施:(不宜声源降噪时,常为不得已办法,多为附加、补缺措施,预防、预测、预处理为首选方法) *主要技术措施四大类:吸声、隔声、消声、隔振、减振阻尼
*(各种技术原理) 吸声降噪技术措施:
利用多孔性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结构对声波的吸收作用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 其主要降噪机理为对声波能量的吸收。
主要用于车间内声源数量多,且较分散时;它在隔声降噪措施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隔声降噪技术措施:
利用厚重密实的隔声材料对声波的隔绝作用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 其主要降噪机理为对声波能量的反射。
常应用在降噪量要求较大的场合、噪声源较为集中的场合和作业时人员位置相对固定的场合。
消声降噪技术措施:
利用多孔性吸声材料或共振结构对声波吸收作用而降低气流、特别是管道气流噪声的噪声控制技术措施。 其主要降噪机理与吸声降噪基本相同。 主要应用在管道噪声控制方面。
隔振技术措施:
利用弹性材料或结构等减少或消除由振动引起的噪声的常用降噪方法。
其主要减振机理为改变振动系统的几个主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质量、弹性系数、阻尼系数等。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措施:
利用材料的粘弹性性质,使振动能量消耗在材料当中的减少振动的技术措施。
其主要减振机理为增大振动系统的阻尼,利用大阻尼消耗振动能量,从而减少了噪声。
3、噪声的个体防护
技术、管理手段不可行时使用,不必要采取技术手段,其实可计入管理手段范畴 主要防护用具(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等
第二节
Chapter 2声学基础知识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 声源:我们把产生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作声源。 声波:这种向前推进着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 声场:有声波传播的空间叫声场。
声音传播的实质:声音传播是指物体振动形式的传播。 ",2.2声波的描述(20、500、2000、20000)
",2.3声波的传播特性
",1. 声压与声压级
",2. 声强与声强级
",3. 声功率与声功率级
*声波的类型
类型--- -波阵面-- --声线-- -- 声源类型 平面声波----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 平面声源 球面声波 以任何值为半径的球面 由声源发出的半径线 点声源
柱面声波 同轴圆柱面 线声源发出的半径线 线声源(火车)
声场是指传播声波的空间。
*按声场的性质可以将声场分为: 自由声场; 扩散声场;(混响声场) 半自由声场(半扩散声场)
思考题:1.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2.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