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下,每天保持连续注氮,注氮流量不低于2000 m3/h,若回风流中,CO浓度异常增大,注氮量按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2)在正常情况下地面,第三套制氮设备作为备用制氮设备。当综采面非正常生产超过一天(连续三个班),或回风流中出现CO浓度上升超过24ppm的情况下,采用三套设备,每天三班连续注氮,直到工作面恢复正常回采,或CO浓度显著下降(10ppm)并持续较长时间(3天)为止。
(4)对进风侧注氮管路注氮时,对注氮管路流量压力分别作记录,用来考察注氮效果.
(5)在增加注氮量后,应加强综放面的O2浓度监测,确保安全。
(三)端头封堵
端头封堵作为防灭火的辅助手段,能有效减少采空区漏风、缩短采空区氧化带长度,降低采空区自燃发火隐患。
在顶板条件允许情况下,8210工作面上下端头每隔10—15米各构筑一道粉煤灰墙,封堵墙必须从煤帮构筑到后溜尾处,确保将端头封堵严实。
每道封堵墙厚度为1.8m,构筑时每码放一层粉煤灰袋铺洒粉煤灰固化材料(甲乙料), 封堵裂隙、接顶,待粉煤灰墙构筑完毕后,用粉煤灰固化材料(甲乙料)对墙体进行抹面,确保墙体严密不漏风。墙体规格按巷道断面规格确定。具体情况如图1、图2所示:
5
封堵墙2210巷8210工作面5210巷封堵墙
图1工作面封堵墙示意图
粉煤灰甲乙料
图2封堵墙剖面示意图
(四)注浆防灭火
注浆系统作为工作面防灭火的备用措施,当采空区有异常情况发生时,进行黄泥浆的灌注工作。注浆时,采用在进、回风巷道预埋注黄泥灌浆管,黄泥灌浆埋管采用迈步式方式,根据“三带”的变化,来确定迈步的长短。异常情况下工作面每推进40m后就开始注黄泥浆,进、回风巷道每次注黄泥浆不小于30m3。等工作面再推进40m后又开始注黄泥浆,如此循环。
工作面正式生产前,注浆管路必须布置到位,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风井管理区负责对注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确保注浆系
6
统能随时工作,通风区定期派人对注浆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注浆系统正常工作。 (五)束管监测
束管监测作为防灭火的保障措施,工作面准备阶段,在工作面埋设第一趟束管,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束管交替埋设,监测采空区气体变化情况。
束管监测能够及时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气体变化,判断煤的氧化情况,为防止采空区煤体自燃发火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八联巷至8210进风端头3路3×6510m束管2210巷8210顶回风巷八联巷至8210回风端头4路4×6110m束管5210巷图3 8210工作面束管监测系统布置图
四、组织措施
成立工作面注氮领导组; 组 长:宋金旺 常务副组长:李 渊
7
成 员:常建国 仝喜亮 徐相权 杨国华 张慧
辛艳兵 彭新喜 王继革 李二小
下设七个专业组:
(1)井上注氮、注浆系统维修组组长:仝喜亮;主要负责黄泥注浆系统和制氮系统的日常管理、维修与维护。
(2)注氮、注浆组长:张德明;主要负责井下日常注氮和注浆工作,并对井下系统进行维护、巡查。
(3)管路预埋及封堵组组长:彭新喜;技措队及安泰尔公司配合,主要负责8210巷注氮管路的预埋、注氮管路的拆除工作及注氮管路的巡查及维护。
(4)注氮参数测定组组长:张德明;主要负责注氮参数的测定,包括注氮管路巡查及注氮浓度、注入量(纯量、混合量)的测定、记录。
(5)资料数据分析组组长:郝建峰;组员:翁旭泽 秦晓晶 林源 陈瑞锋 丁林林 陈岳振,主要负责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6)机电管理组组长:徐相权;主要负责对注氮系统的机电设备的完好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监测监控组组长:张慧;负责将注氮系统并入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
注:各个专业组除作好管理工作外,必须将每日的工作日志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