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各小题后面的空格内。
1.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毎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儿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儿个方面
是( )
A.教学手段 B.识字与写字 C.阅读 D.写作 E. 口语交际
2. 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
时,教师应该( )
A.抓共同处 B.抓有疑处 C.抓分歧处 D.抓关键处 E.抓矛盾处
3. 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与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
( )
A.时代化 B.互动化 C.基础性 D.生活化 E.连贯性 4.
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包拈( )
A.网上游戏 B.观察现实生活 C.专题研究D.发表习作E.远程交流
5. 改革语文考试是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 )
A.题型的开放
B.命题的开放
C.多套试题 D.允许多次考试
E.自主展示学习成果
二、 填空题
1、 小学语文是一种 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基础工具。
2、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 _________ 的观
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 ________ 的观点。
3、 识字能力由儿个要索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 ____________ 、识字工具和
_______ ,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4、 小学语文评估具冇鉴定、 ______ 、激励和 ______ 的功能。
5、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 ________ 、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
力和 ________ O
6、 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______ 、学生、 _____ o
7、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休地位,即教师要走出 ______ 的霸权地位。 8、 标准是 ______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9、 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______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冇的道徳价
值观。
10、 教师调查日志具体可分为教师问卷调查日志、 _____________ 和教师观察日
志三个细目。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
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________________ O
12、 ______ 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写
作技能训练,把习作建立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础Z上。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二、名词解释
1、 写作
2、 校木教学研究故事 3、 口语交际 4、 “文道统一” 5、 阅读能力 6、 小学语文活动课
四、 简答案题
1、 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2、 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3、 汉语拼咅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4、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 5、 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6、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五、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用。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参考答案
1.BCDE 2. BCDE 3. ABCDE 4. ACDE 5. ABCDE
一、多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应
1、表情达意具有很强思想性 3、基础知识识字方法
2、生活实践联系发展 4、反馈调节
5、分析教材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 6、教师 文木
7、“独白” 8、评价 9、公民 10、教师对话日志 11、前期经验
12、口语 13、阅读 14、语文素养
二、 名词解释
1、 写作: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 一种
手段,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 式,它是毎个人的内心需要——不管是用哪一种语言。
2、 校本教学研究故事: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教学冲突”) 或
某节课的“课例研究”的过程讲出来,就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故事”。
3、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 适
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4、 文道统一:“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扌舌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 指
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是指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文道统一”决定 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5、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 技
能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它包折五个方面: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 记忆能力和一定的速度。
6、 小学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活动课属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活动课的一部分,它 相
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是活动课,而相对于其他学科活动而言,则乂是具有语文 学科的特点。它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三 富多彩的活动。
三、 简答案题
1、 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 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 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 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 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 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 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多彩的 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3、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 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4、 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主要依赖事务的具体形象、表象 以及他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主要依靠对事物内在木质和关系的理 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屮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和 抽象趋向平衡,即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 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段学生的思 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
5、 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答:第一,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二,选择 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第三,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 生的启智需要;第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6、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答: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 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的作用;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 理解
和应用。
答题思路:冋答两个要点及相关内容,并将实际教学的做法穿插其中。
答案要点:第一,激发社会性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 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 七个层次的需要,并认为只有首先满足生理的需要,才能去发展安全需要及其 他更高一级的需要。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 次的社会性的需要。第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按照活动 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乂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 么”,是冋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冋答结果的问题。对 学生而言不能先提出目的,再激发他们动机,而首先必须把作文变成一项由动 机支配的活动,并通过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文章思想内 容自然地达到各项教学目的。为了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一是必须让学 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二是在作文
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 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牛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 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口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 行写作。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题思路: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 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屮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 使学牛获得基木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屮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 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 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 语
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 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一木好书影响人的一 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 文实践屮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 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 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焙,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 的
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 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 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 教
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 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 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 课程体系,已成为深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