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我们把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
做奇数.
例如: 2 、 4 、 6 、 8 ,等等都是偶数.不要忘记, 0 也是偶数, 0 是最小的偶数.1 , 3 , 5 , 7 , 9 ,都是奇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奇数和偶数的表示方法:
偶数表示方法:如果我们用 n 表示整数,n?? 0,1,2,3…..,那么 2?? n 就表示偶数,简写成 2n .21教育网
奇数表示方法:因为 2n 为偶数,比 2n 多1 或少1 的数为奇数.所以我们用 2n?? 1 或21cnjy.com
2n??1 表示奇数.
1. 知道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
2. 能运用奇偶数的性质解答较简单的奇偶数问题.
3. 每讲练习题题量 7 道,前 5 道题目难度较低,适合基础巩固;后 2 道题难度
中等,适合拓展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请说明理由.
2.(华罗庚金杯改编)在一张 9 行 9 列的方格纸上,如果把每个方格所在的行数和列数乘起 来,填在这个方格,例如: a?? 5?? 3?? 15 .问:填入的 81个数字中是奇数多还是偶数多?
3. 5?? 7?? 9??11??13??15??17??19?? 21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4.1? 3? 5?? 7?? 9??11?12??13的积是偶数还是奇数? 5.数列1,1, 2 , 3 , 5 , 8 ,13 , 21 , 34 , 55 ,……. 的排列规律是前两个数是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它前两个数的和,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在斐波那契数列 前 2009 个数中共有几个偶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在一本 400 页的书上,页码依次编号为1 ~ 400 ,能不能从中取出 25 张纸,并把上面的 50 个编号加起来,使和为 2008 ?
1.解析:偶数.乘积是奇数则说明两个数都是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
2.解析:此题如果按步就班地把每个格子的数算出来,再去数一数奇数和偶数各有多少.然 后得出奇数和偶数哪个多,哪个少的结论.显然花时间很多,我们应该从整体上去 比较奇偶数的多少.奇数行奇数多1个,偶数行全是偶数,显然偶数多得多.
3.解析:因为奇数?? 奇数 = 偶数,在这 9 个奇数中,每两个奇数为一组,共 4 组,还剩下一 个奇数,因为偶数?? 偶数 = 偶数,所以 4 组偶数的和是偶数,奇数?? 偶数 = 奇数, 9 个奇数的和是奇数.
4.解析:, 3 , 5 , 7 , 9 ,11,13 都是奇数,由奇数?? 奇数 = 奇数, 推知1? 3? 5?? 7?? 9??11?13为奇数.因为12 为偶数,而且奇数?? 偶数 = 偶数, 所以(1? 3? 5?? 7?? 9??11?13)?12 为偶数,即1? 3? 5?? 7?? 9??11?12??13为偶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解析:三个一组三个一组看,可以发现奇数,偶数交替变化的规律.可以发现有奇奇偶奇奇偶奇奇偶奇奇偶…这样的变化规律,因为 2009?? 3?? 669…..2, 所以前 2009 个数有 669 个偶数.
在 1699 年初,皇家学会(牛顿也是其中的一员)的其他成员们
指控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成果,争论在 1711 年全面爆发了。牛顿
所在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一项调查表明了牛顿才是真正的发现者,
而莱布尼茨被斥为骗子。但在后来,发现该调查评论莱布尼茨的结语
是由牛顿本人书写,因此该调查遭到了质疑。这导致了激烈的牛顿与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论战,并破坏了牛顿与莱布尼茨的生活,直到后
者在 1716 年逝世。这场争论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间划出了一
道鸿沟,并可能阻碍了英国数学至少一个世纪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牛顿的一项被广泛认可的成就是广义二项式定理,它适用于任
何幂。他发现了牛顿恒等式、牛顿法,分类了立方面曲线(两变量的
三次多项式),为有限差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首次使用了分式指
数和坐标几何学得到丢番图方程的解。他用对数趋近了调和级数的部
分和(这是欧拉求和公式的一个先驱),并首次有把握地使用幂级数
和反转(revert)幂级数。他还发现了π的一个新公式。(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