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方向发展。例如网络防火墙,以前是防和平演变,其实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战斗力。公知越来越不好混,外国人跑来会摸不着头脑。帝吧开始跨海远征了,如果海量中国网民频繁杀到境外,是一股非常巨大的力量。
过去多年,都是境外影响中国大陆的文化,主动被动输入,产生了一批从内心里就崇拜西方的“小资”。不少人并非政治上有什么观点,主要是文化上受影响比较大。很多人虽然从这种文化崇拜中解放出来,但只是因为发现西方在政治上的问题,底气仍有不足。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本土的文化繁荣。这方面离日本差距都不小,港台崇日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能够搞出一些流行全球的大片、连续剧、流行歌曲,介绍中国的价值观,会比报纸宣传强多了。
中国文化在全球算是非常独特的,中文和拼音文字特性差异非常大。再加上中国大陆和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世界其实不太知道中国的文化发展怎么回事。虽然说是开放,只有经济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不是。中国人了解外国更多,懂英语的中国人远远多于懂汉语的外国人。今后十年这种情况会有变化。意识形态差异会逐渐淡化,中外人民关心的问题其实差不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技术的大发展,文
字障碍会减少。以前有大批学者认为汉字拖累发展要废除,后来电脑技术轻松解决了问题。中国经济实力强,人口多,一些文化产品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是很正常的事。例如在网络文化上,中文世界的精彩并不比英语世界差。
现在主要只是经济实力上来了,还没有特别厉害的文化突破,象《三体》这样得到世界科幻大奖的重量级文化产品还不多。十年后可能还无法在全球占据优势,但我们会看到从弱转强的明显趋势,如对港台的文化有显著影响,在亚洲文化影响力大增。从文化输入变成输出,和国民的自我定位相辅相成,对西方的文化崇拜显著减弱。
6. 国际政治形象转变
从心态上来说,中国其实和西方发达国家类似,都自认为是强国,因此弱的时候会以强国为奋斗目标。但一国在国际上的表现不一定完全与实力匹配,一般会有滞后,霸主衰落时,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称霸,弱者赶超时,可能会继续示弱,这种惯性都是正常的。
可未来十年,对于中国而言,实力进一步提升,心态也跟上了,国际行为和国际政治形象的转变不可避免。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政治形象多次转变。二
战后,蒋介石混成了“四巨头”,中国也从被瓜分的对象当上了“五常”。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实力其实别人瞧不上,要靠罗斯福抬举。这个时期中国没个战胜国的样,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识形态。
毛泽东时代综合实力也还是不行,但是斗争精神很强大,战斗力上来了。帝国主义看着很头疼,国际上比较硬气,不是反美就是反苏,支持这个反对那个,非常有立场。有段时间有搞全球革命的架势,在周边国家有操作,全球革命爱好者来交流过。国际上承认中国的实力,也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印象很深。最后搞不下去了,解决不了发展问题。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就和平与发展,韬光养晦,万事不出头,很低调谦虚,搞了一些处世原则。国际上没有什么态度,事情来了就要和平要冷静,大家做生意。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发展了三十多年,实力是真有了,但是国际社会不大知道中国怎么想的,憋大招这么多年了,到底要搞什么?自己人都不是太明白。
国际上不会认为中国要搞世界大战。但是世界上的事很复杂,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坐下来老实和平发展。在总体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里,免不了会有些冲突,有时规模还不小。中国要外向发展,要到全球搞基建,
成为国际经济动力中心,就必须应对这些麻烦。不出事就发展,出了事就收摊走人,不能总这样碰运气,多了受不了。
发展了这么多年,中国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看法,和西方那一套不一样。比如面对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中国人算是扛过来了,不会再幼稚。在国际上完全可以把道理说清楚,发展出更先进更有说服力更普世的意识形态。光靠双赢合作互惠理念是不行的,甚至中国单方面让利都不行。有意识形态的认同,事半功倍。还要有对付敌对分子的能力,让人更有信心。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越来越清楚地表明立场,扔掉一些过时的原则。最直接的是“不干涉内政”,它虽然有利于争取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有时只是无力干涉的一种说法。如果既看不惯,又对中国不利,中国又有理,想办法去操作很正常。当然,在未来十年内,“不干涉内政”还是有利的提法,西方也仍有较强的公信力,如果中国贸然干涉他国内政,很可能被人利用。因此,具体的操作要格外小心,仔细权衡。要让国际上比较容易地接受中国的转变。有这个实力,就能做相应的事,又不是要搞全球革命。
未来10年中国对外战争我认为不会有,但是威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