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3H6Cl2有4种同分异构体 C.乙醇被氧化一定生成乙醛
B.乙烯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后,混合液分为两层 D.合成材料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应禁止使用
4.以石墨负极(C)、LiFePO4正极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实际上正负极材料是紧贴在锂离子导体膜两边的)。充放电时,Li在正极材料上脱嵌或嵌入,随之在石墨中发生了LixC6生成与解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离子导电膜应有保护成品电池安全性的作用 B.该电池工作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放电时,负极材料上的反应为6C+xLi++ xe- =LixC6
D.放电时,正极材料上的反应为LiFePO4 - xe- = Li1-xFePO4 + xLi+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和3.36L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B.1 molNaClO中含有的Cl数目为NA
C.5mL0.005mol/L的Fe(SCN)3中溶质的微粒数目为2.5×10NA D.18g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6.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的最外电子数之和等于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b2da3和bca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
—
A.1mol d的氧化物含2mol 化学键 B.工业上电解c的氧化物冶炼单质c C.原子半径:a < b < c < d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a < d
7.常温下,向10mL0.10 mol/L Cu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 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sp(CuS)的数量级为10-21
B.曲线上a点溶液中,c(S)?c(Cu) > Ksp(CuS) C.a、b、c三点溶液中,n(H)和n(OH)的积最小的为b点 D.c点溶液中:c(Na)>c(Cl)>c(S)>c(OH)>c(H) 二、推断题
8.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
-
2-
-
+
+
-
2-
2+
已知:①RCHO+CH3CHO②
RCH=CHCHO
③+HCHO+HCOO
-
回答下列问题:
(1)E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非含氧官能团的电子式为_______。E的化学名称为苯丙炔酸,则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B→C的过程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分子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个数比为1:1:2:2:4 (5)写出用甲醛和乙醇为原材料制备化合物C(CH2ONO2)4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 三、工业流程
9.精炼铜工业中阳极泥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从铜阳极泥(主要含有铜、银、金、少量的镍)中分离提取多种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ⅰ分金液中含金离子主要成分为[AuCl4];分金渣的主要成分为AgCl; ⅱ分银液中含银离子主要成分为[Ag(SO3)2]3-,且存在[Ag(SO3)2]3—ⅲ“分铜”时各元素的浸出率如下表所示。
(1)由表中数据可知,Ni的金属性比Cu______。分铜渣中银元素的存在形式为(用化学用语表示)______。“分铜”时,如果反应温度过高,会有明显的放出气体现象,原因是_______。 (2)“分金”时,单质金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Na2SO3溶液中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Ag++2SO3
2?-
“沉银”时,需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pH=4,分析能够析出AgCl的原因为_______。调节溶液的pH不能过低,理由为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已知Ksp[Ag2SO4]=1.4×10-5,沉银时为了保证不析出Ag2SO4,应如何控制溶液中SO42—浓度(假定溶液中Ag+浓度为0.1mol/L)。________。
(5)工业上,用镍为阳极,电解0.1 mol/L NiCl2溶液与一定量NH4Cl组成的混合溶液,可得高纯度的球形超细镍粉。当其他条件一定时,NH4Cl的浓度对阴极电流效率及镍的成粉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为获得髙纯度的球形超细镍粉,NH4Cl溶液的浓度最好控制为_______g/L,当NH4Cl溶液的浓度大于15g/L
时,阴极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导致阴极电流效率降低,该气体为_______。 四、综合题
10.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Ⅰ.CO可用于高炉炼铁,已知:
Fe3O4(s)+4CO(g)=3Fe(s)+4CO2(g) △H1=a 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H2=b kJ/mol
则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的△H3=________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Ⅱ.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互相转化。
(1)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按甲、乙两种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CO2(g)+H2(g)容器 甲 乙 CO(g)+H2O(g)。
反应物 8 mol CO2(g)、16 mol H2(g) w mol CO2(g)、x mol H2(g)、y mol CO(g)、z mol H2O(g) 甲容器15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75%。则0~15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欲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相等,则w、x、y、z需满足的关系是:y______z(填“>”、“<”或“=”),且y=______(用含x、w的等式表示)。 (2)研究表明,温度、压强对反应“C6H5CH2CH3(g)+CO2(g)苯的平衡转化率影响如图所示:
C6H5CH=H2(g)+CO(g) +H2O(g) △H ”中乙
则△H_____0(填“>”、“<”或“=”),压强p1、p2、p3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3)CO可被NO2氧化:CO+NO2
逆
CO2+NO。当温度高于225℃时,反应速率v 正=k正·c(CO)·c(NO2)、v
=k逆·c(CO2)·c(NO),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在上述温度范围内,k正、k逆与该反应的平
衡常数K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11.ⅡB?ⅥA族半导体纳米材料(如CdTe、CdSe、ZnSe、ZnS等)在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以及生物探针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锌(Z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
(2)“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二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______(填标号)
a 构造原理 b 泡利原理 c 洪特规则 d 能量最低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