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整理完)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21122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15:41: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阔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草螽或针蟀。阔盘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阶段。

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胰管内,产出含毛蚴的虫卵,随胰液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孵化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阶段,在子胞蚴体内形成许多短尾型尾蚴。含尾蚴的子胞蚴逐渐移行到蜗牛的气室,并经气孔排出。含尾蚴的子胞蚴离开螺体,附在草上,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尾蚴脱去尾球形成囊蚴。牛、羊在牧地上吞食了含有成熟囊蚴的草螽或针蟀火的感染。 5、简述阔盘吸虫的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南美洲。在我国,牛、羊胰阔盘吸虫病呈全国性分布,但以东北、内蒙等广大牧区流行严重,一般感染率在50~80%左右。腔阔盘吸虫病流行于南方各省,福建农村耕牛的感染率为32.0~69.9%,福建郊区乳牛的感染率达66.7~70.9%。枝睾阔盘吸虫病分布于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等省,福建流行地区的耕牛感染率达82~100%。

牛、羊感染阔盘吸虫的主要季节是夏、秋两季,尤以秋季为甚。 6、简述阔盘吸虫的预防措施。

(1)治疗病畜 疫区每年3~4月份对畜群进行了普遍粪检,检出阳性的家畜逐头治疗,以减少虫卵对草场的污染。

(2)杀灭第一中间宿主蜗牛 第二中间宿主草螽分布普遍,难于消灭。而蜗牛在草原上往往分布较为局限,可在每年5~6月份刚复苏从土内蜇出而尚未开始繁殖时采用人工捕捉,集中火烧或砸碎深埋。乳牛场放养鸡、鸭等,也可消灭牛舍附近、运动场上的蜗牛。

(3)划区放牧 每年7~10月份是草螽体内囊蚴成熟时期,这时应将牛、羊放牧于没有蜗牛的安全地区。因无蜗牛,故该地区的草螽体内也就没有囊蚴,牛、羊也就不会受到感染。

(4)培育无阔盘吸虫的健康畜群 幼畜从断奶放牧开始,移到绝对安全区放牧管理,使其从小就杜绝感染,并逐年扩大健康畜群,最终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 7、简述肝片形吸虫的形态。

肝片形吸虫为片形科、片形属。虫体背腹扁平,外观呈柳树叶状,刚从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其大小随发育程度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成熟的虫体大小为21~41mm×9~14mm,体表生有许多小棘。虫体前部较后部宽,前端作短锥形,锥底突然变宽,呈双肩样突出。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呈圆形,腹吸盘在双肩样突出水平线下方,与口吸盘距离很近。 8、简述华枝睾吸虫的预防措施。

(1)治疗病畜、病人 对疫区的猪、犬、猫和人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

(2)防止人、畜食入活的囊蚴 疫区禁止用生的或半生的鱼虾及其下脚喂饲猪、犬、猫,人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注意生、熟食的厨具要分开。

(3)管好人、畜粪便 对人、犬、猫、猪的粪便应堆积发酵后作肥料。防止人、畜粪便流入鱼塘,尤应禁止在鱼塘边修建厕所、猪舍。鱼塘改用牛、羊粪便作肥料。

(4)杀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 可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用药物杀灭螺蛳。 9、简述双腔吸虫的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诸省、区,尤其以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13 -

双腔吸虫的宿主动物极其广泛,除牛、羊、骆驼、马、驴、猪、犬、兔等各种家畜外,鹿、林麝、猩猩、熊等多种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宿主已达70余种。动物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感染季节取决于各地的气候条件,我国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蜗牛和蚂蚁可常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的感染就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冬、春季节。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10、简述双腔吸虫的生活史。

两种双腔吸虫的发育都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两种双腔吸虫的发育都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各期。成虫在终末宿主肝脏胆管、胆囊内产出虫卵,卵随胆汁进入肠腔,再随粪便排至外界。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肠腔中孵出毛蚴。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从子胞蚴的产孔逸出,数十个以至数百个尾蚴集中到一起,形成尾蚴囊群,外面包有黏性物质,称之为黏性球。通过蜗牛呼吸孔排到体外,沾在植物上。黏性球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以后,在其体内形成囊蚴。牛羊等动物于牧地上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蚂蚁而获得感染。囊蚴在牛羊体内的肠道中脱囊,经十二指肠到达胆管,发育为成虫。 11、简述双腔吸虫的预防措施。

(1)定期驱虫 对同一牧地的所有家畜,每年的秋后和冬季进行定期驱虫,以防止虫卵污染草场,并逐步达到净化草场的目的。

(2)灭螺、灭蚁 因地制宜,结合改良牧地,开荒种草,除去灌木丛或烧荒等措施杀灭中间宿主。牧场可养鸡灭螺,人工捕捉蜗牛。流行严重的牧场,可用氯化钾灭螺,每平方米用20~25g。

(3)合理放牧 感染季节,应选择开阔干燥的牧地放牧,尽量避免在中间宿主多的潮湿低洼的牧地上放牧。

12、简述东毕吸虫的流行病学。

东毕吸虫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呈地方性流行。青海和内蒙古的个别地区十分严重。

终末宿主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和一些野生哺乳动物常作为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是椎实螺类,包括耳箩卜螺、卵箩卜螺和小土窝螺等。

东毕吸虫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以5~10月份感染和流行,北方地区多为6~9月份。成年牛感染率常比幼年牛高,黄牛感染率又比水牛为高。 13、简述东毕吸虫的生活史。

东毕吸虫的生活史和日本血吸虫基本相似。雌雄成虫合抱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内产卵。虫卵随血液循环到肠壁或肝脏内形成结节。胚细胞在卵壳内发育形成毛蚴,毛蚴分泌溶细胞物质并透过卵壳破坏血管壁和肠壁从而使虫卵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逸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类即钻入其体内,经过母胞蚴、子胞蚴发育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终末宿主后经皮肤感染,经血流到肠系膜静脉发育为成虫。毛蚴在螺体内的发育时间为1个月。终末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并产卵需要1.5~2个月。 14、简述东毕吸虫的预防措施。

- 14 -

(1)定期驱虫 一般应在尾蚴停止感染的秋后进行冬季驱虫,既可治疗病畜,又可消灭感染源。 (2)消灭中间宿主 根据椎实螺的生态学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农牧业生产,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淡水螺的生存条件,进行灭螺,也可用杀螺剂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

(3)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严禁接触和饮用疫水,特别在流行区,不得饮用池塘、水田、沟渠、沼泽、湖水,最好用井水或自来水。

(4)加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 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15、简述前殖吸虫的预防措施。

定期驱虫,在流行地区,根据发病的季节动态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有条件地区可用药物杀灭之。防止鸡群啄食蜻蜓及其稚虫,在蜻蜓出现季节,勿在早晨或傍晚及雨后到池塘岸边放牧,以防感染。

16、简述前殖吸虫的生活史。

前殖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蜓的成虫及其稚虫。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卵随粪便及泄殖腔的排泄物排出体外。虫卵被淡水螺吞食,在其肠内孵出毛蚴,或虫卵遇水孵出毛蚴,进入螺肝发育为胞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遇到蜻蜓稚虫时,经其肛孔进入体内,钻入腹肌,发育为囊蚴。蜻蜓以稚虫越冬或变为成虫时,囊蚴在其体内均保有活力。家禽因啄食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或成虫而感染。囊蚴被家禽消化液溶解,童虫脱囊而出,经肠道进入泄殖腔,转入输卵管或腔上囊,经1~2周发育为成虫。

17、简述异形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异形吸虫病是由异形吸虫或横川后殖吸虫等所引起。各种异形吸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鸟类及哺乳动物的肠道,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包括鱼和蛙。在螺体内经过胞蚴、雷蚴(1~2代)和尾蚴阶段后,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鱼和蛙体内发育成囊蚴,终宿主吞食囊蚴后成虫在小肠寄生。

横川后殖吸虫寄生于犬、猫、猪、人及鹈鹕的小肠中,分布于巴尔干和东亚诸国,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上海、江西、浙江、广东、四川及台湾等省、市均有报道,是一种人畜共患吸虫病。 异形异形吸虫寄生于犬、猫、狐狸及人小肠中,主要分布于东亚诸国,在我国虽有报道,但并不太多。

这些吸虫是通过生食或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而感染。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人勿食生鱼;勿用生的或半生的鱼类做动物饲料。

18、简述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

有翼翼形吸虫属双穴科,寄生于犬、猫、狐、狼、貂的小肠中,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北京、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及自治区均有报道。

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为扁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青蛙、蟾蜍及其蝌蚪。尾蚴于水中侵入蝌蚪或蛙类的肌肉内变为中尾蚴,是介于尾蚴和囊蚴之间的幼虫型。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蛙类而遭感染。大鼠、小鼠、蛇和鸟类可作为该虫的转续宿主,它们可因吞食青蛙和蟾蜍而感染中尾蚴。终末宿主吞食含中尾蚴的转续宿主而遭感染,10d内即变为成虫。

可采用一般性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 19、简述棘口吸虫的生活史。

棘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肠,但偶尔有侵入胆管的。第一中间宿主为各种淡水螺(小椎实螺、折叠萝卜螺、凸旋螺等),毛蚴侵入螺体后发育为胞蚴,然后经过两代雷蚴至尾蚴。尾蚴可以在子雷蚴体内结囊(如

- 15 -

卷棘口吸虫)或逸出后又在原来的螺体内结囊,或侵入其他螺体内结囊,但也有不少尾蚴必须寻找鱼(鲤科)或蝌蚪作为第二中间宿主,有些还可以在植物上结囊。人或动物因偶食含有囊蚴的中间宿主或植物而被感染。童虫附着肠内,约经16~22d发育为成虫并产卵。 20、简述前后盘吸虫的生活史。

以鹿前后盘吸虫为例。其发育与肝片形吸虫相似,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中间宿主淡水螺的参与。鹿前后盘吸虫的成虫在终末宿主的瘤胃里产卵,虫卵进入肠道,混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虫卵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为毛蚴,毛蚴从卵壳内孵出后,进入水中,找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进而发育成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成熟后离开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囊蚴。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被感染。囊蚴到达肠道后,童虫从囊内游离出来。童虫在附着瘤胃黏膜之前,要先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行,经过数十天后,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 21、简述前后盘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感染前后盘吸虫的牛、羊等各种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鹿前后盘吸虫虫卵的抵抗力很强,在-4℃及-8℃下,经一次和两次短时间的冰冻后,仍保持其生命力,但经冰冻24h后再干燥2~5min虫卵即死亡。

(2)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3)易感宿主 中间宿主主要为扁卷螺,其种类很多。前后盘吸虫的终末宿主为牛、绵羊、山羊、水牛、鹿等反刍动物。

(4)流行情况 本病分布于全国各地,据调查,黑龙江省牛的感染率为51.11%,羊为27.7%。

22、写出图中肝片形吸虫所指位置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1、口吸盘 2、肠管 3、雄茎囊 4、子宫 5、卵模 6、卵巢 7、睾丸 8、卵黄腺 23、写出图中华枝睾吸虫所指位置的名称。

- 16 -

(整理完)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21122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5b6q493be4qfr016rqe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