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1)9祝福教师用书粤教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3 19:57: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睛 表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现 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5.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有什么含义?

【答案】 态度: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反应: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含义:(1)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表现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2)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三、阅读第四部分(第66~1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变化说明 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手法 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到刺激,极度悲伤 7.“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前后两句话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答案】 两句话表意相同,但情味不同。第二句用主谓倒装句,“放着罢”放在突出

的位置上进行强调,表现出四婶的紧张、慌乱和严厉。这一声呵斥摧毁了祥林嫂,令她的精神完全崩溃。这一声呵斥代表封建礼教和迷信,宣判了祥林嫂死刑。

8.小说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9.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的悲剧”为题,却取名“祝福”?

【答案】 (1)小说从鲁镇的人们忙于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又以鲁镇上“祝福”的爆竹声惊醒了正在回忆中的“我”结束。“祝福”是这个悲剧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悲剧命运都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2)“祝福”的场景为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在这“祝福”的风俗画里,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的阴影,这也是人物悲剧性生活的社会环境。(3)一般情况下,提到“祝福”,往往使人们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情谊——亲情、友情及祥和喜庆的气氛。而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中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幸福”的祝福声中。以“祝福”为题,就把“凶人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了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更能增强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更能突出主题,也包含了作者讥讽的深意。而以“祥林嫂的悲剧”为题,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肖像描写

本文在塑造祥林嫂这一形象时采用了肖像描写的方法,三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肖像描写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对反封建的主题起到了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的作用。

肖像描写是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它包括描绘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2.写法指导

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肖像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2)肖像描写要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它不仅再现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形传神。

(3)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通过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的描绘,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思想发展的脉络。

(4)肖像描写要动静结合。抓住描摹肖像的一些动作特征,就能更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5)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6)尽量避免“三化”。“三化”即脸谱化(千人一面)、平板化(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表面化(脱离人物身份、经历、思想感情)。

3.迁移应用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位老师进行肖像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不少于200字。 【答案】 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张脸显得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就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他是你碰到过的最和蔼、最可亲的老师之一。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冷漠是一把利剑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烦厌”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

【应用角度】 “社会的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 2.精彩应用

读书的时候,读祥林嫂,作为旁观者,一直看着祥林嫂一遍遍地对旁人说她的痛,她失去的孩子,她的疮疤一遍遍的对身边的人揭示,而身边的人会说知道了你又要说你丢失的孩子了,是的她又要说她丢失的孩子了,又要说她的痛了,那个痛在她心里是永远抹不掉的伤疤,永远不能治愈的痛呢,就算不能理解,就算不再能付出同情的眼泪了,也不要报以不屑,不要让她无处诉说,那个痛不说会更折磨人。有时候,无意间自己成了祥林嫂,一遍遍地重复伤痛,曾经自己也嫌恶的人,有天自己也成了她了,终于我明白祥林嫂的痛了,无法忘记、无法放下的伤痛。

[佳作·领悟] 祥林嫂的葬礼 吴海峰

祥林嫂也会有葬礼?是的。不但有,而且极尽奢华,这是所有人做梦都未曾料到的。 祥林嫂死了,一向作贱她的婆婆也死了,柳妈害上了风寒,四叔的贵体也愈来愈像深秋的树叶了。一时间传言四起——是祥林嫂的鬼魂在作怪。

四叔开始颇为怀疑,后来说的人多了,竟不得不信了。于是,便一边在心里咒骂着祥林嫂你这个穷鬼,你这个不干不净的死鬼,一边开始为她准备葬礼。

依照旧俗,一般人死了要准备三天三夜的道场,可四叔却足足做了四天四夜,只希望祥林嫂的灵魂快快到阎罗地府安个家,不要四处游荡作祟。

祥林嫂的葬礼是鲁镇最奢华的。棺材大红底子,描着金色的“福”、“寿”二字,红得耀眼,金得炫目。纸钱一路地飘,不比她死的那个晚上的雪花少;鲁四老爷走在前头,虽然没有穿孝服,却在臂间戴上了一个表明和死者沾亲带故的黑色的袖章,有了这,全镇的人们,无论是那些同情过祥林嫂的,还是嫌弃过祥林嫂的,都无一例外戴上了这样的死了亲人才戴的黑色袖章。有的人竟呜呜地哭着,究竟有没有流出眼泪,那流出的眼泪是不是像这里的号丧人一样是让姜汁给弄出来的,这个时候,大抵是没有人去仔细验证的。

有了鲁四老爷的缘故,出殡的路上,十里八乡那些混得人模人样的乡绅们纷纷前来吊唁,鞭炮声嘈嘈杂杂,一如这冬天里罕见的雷鸣,不比祝福那天的小,前来看热闹的人也格外多。大家惊叹葬礼的奢华,更赞叹鲁四老爷的慈善:到底是读书人啊!鲁四老爷不断地和人打着招呼,像祭坛上的鬼神一般不断地享用着这夸赞的牲醴,那滋味比他儿子娶亲,比他自己考上举子还高兴,那脸色也显出少有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来。

祥林嫂下葬了,就这样风风光光下葬了。这是她自己未曾料到的。那天,久不见晴的天也晴了,太阳绽放了难得的笑脸,冰雪融化汇入小溪,甚至连当阳处的几株小草也钻出了嫩绿的芽儿。村头,祥林嫂要饭时经常靠在那儿休息的歪脖子榕树也青翠得一如她年轻时的蓬松的秀发。鲁镇的人们见面总是夸赞着四爷的阴德,一切归于先前的平静。

祥林嫂的故事结束了,她似乎终于可以到阴曹地府安享天伦了。

然而,有些事是鲁四老爷不会说的——那口棺材里装的,根本不是祥林嫂,而据说是她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时遗落在柴房里的几片破布。祥林嫂的尸体,早就成了饿狗的果腹之物了!

一切因祥林嫂而病的人,他们的病是不是会随着这场葬礼而结束,谁知道呢?

1.悟开头。 “祥林嫂也会有葬礼?是的。不但有,而且极尽奢华,这是所有人做梦都未曾料到的。”这样的开篇,无论如何,是出人意料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完全在情理之中。真是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深究课文的基础之上的想象能力!

2.悟手法。祥林嫂婆婆的死、柳妈的伤寒、鲁四老爷的病究竟与祥林嫂有无关系?不知道。反正,这是鲁镇人的“心病”。治疗这“心病”的方法,莫过于用风光大葬“安抚”制造这“心病”的祥林嫂的魂灵了。文章用铺叙的手法极写葬礼奢华的场面,甚至延及那些与祥林嫂无关的人们,他们哀,他们哭,他们附和,他们议论——无不折射出世态炎凉!

3.悟构思。 “祥林嫂的故事结束了”,本来一切也就结束了,可作者又笔起奇峰——“那口棺材里装的,根本不是祥林嫂的尸体……”,让读者看出鲁四老爷之所以厚葬祥林嫂的原因,批判的功力又增三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1)9祝福教师用书粤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5b9n5b40y3h0qq02ukg7f1wl0k4iy014y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