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资料全册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本文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注释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9、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10、童孙:指儿童。
11、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诗歌翻译: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表现了孩童天真稚气的诗句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1
④钲(zhēng):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⑥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诗歌翻译: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稚子弄冰》描写儿童玩冰的情景的诗句是:“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8、归去:回去。 9、池塘:堤岸。 诗歌翻译: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村晚》中描写儿童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祖父的园子 萧红
本文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重点句子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可见花园里昆虫种类很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扳着手指头给人显示她的富有,那种满足、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
2、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3、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句话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4、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5、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6、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7、十七段中反复出现“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8、“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