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作内容 (一)水环境保护
1.复核评价工程调度运行方案是否满足环境用水要求。
对供水工程应复核工程运行后河道内水量能否满足上阶段批准的下游纳污能力的设计水文条件。
2.确定重点保护水域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应提出隔离防护、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设计 3.确定低温水影响减缓措施设计方案。
水库工程应复核评价工程是否已采取分层取水设施及分层取水的操作运行方案是否满足上阶段环评价要求。对通过延长渠道长度和建增温池的方案应明确渠道布置、增温池位置及规模
4.提出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下水用户的减缓措施
复核评价主体已采取的地下水影响防渗措施,提出原水源地改造措施、替代水源措施等。
5.确定工程废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工程废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施工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修理系统废水、基坑水、隧洞及地下厂房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处理的设计。 (二)生态保护
1.复核工程调度运用及泄放设施是否满足河道内生态用水要求,提出工程下泄生态用水监控方案。
(1)河道内生态用水复核评价应明确下泄水量、流量及过程是否满足上阶段提出的要求。
(2)应进行泄放生态用水设施评价
(3)下泄生态用水监控方案宜与工程其它监测任务结合,确定监控位置、监控方法和监控设施。
2.确定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确定就地工程防护和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子库保存等迁地保护措施。 3.确定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陆生动物保护应确定预留迁移通道、新栖息地和新繁殖地的保护等措施设计方案。
4.确定水生生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方案应确定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站,拦鱼设施,产卵场、索饵场、育肥场保护等设计方案。(过鱼设施设计需与主体工程配合设计) (三)土壤环境保护
1.确定土地退化防治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设计方案 。
土地退化防治指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沙化等。 2.确定污染底泥处置方案,提出限制利用要求。
污染底泥处置方案包括防渗、覆土等措施,底泥后期利用应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四)人群健康保护
1.提出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疫情调查和检疫计划。
疫情调查和检疫计划应明确调查对象、抽检比例、抽检人数、监控时段、实施计划等(常需当地防疫部门配合)。
2.确定工程影响的自然疫源性、介水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治措施设计。 疾病防治措施包括有血吸虫病防治、灭鼠、灭蚊蝇和饮用水消毒等。 3.确定施工场地卫生清理方案。
4.提出移民安置区和施工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设计。 (五)大气及声环境保护 1.针对保护对象,确定施工粉尘污染防治和污染底泥产生臭气防治措施设计。 2.针对噪声影响对象,确定声环境保护措施。 (六)其它环境保护
1.提出施工营地及管理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1)施工营地应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统一收集运送处理。有条件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可交市政部门统一处理。管理区需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2)建筑垃圾应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然后分类处置 (3)对危险废物应按国家规定提出处置方案
2.提出景观保护、恢复措施,并明确施工保护要求
复核评价工程施工方案是否满足上阶段提出的保护要求。 3.提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设计和保护要求
(1)复核评价移民生产安置方案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保护要求。
(2)提出移民迁建区生活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七)环境管理及监测
1.确定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监理方案。
(1)施工期管理设计包括明确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范围、任务、职能、管理模式及制度等。明确承包单位环境保护任务和责任。 (2)运行期环境管理设计包括明确管理单位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范围、任务与职能,制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调度原则等。
(3)环境监理应明确环境监理时段、区域、内容和职责。 2.制定施工期环境监测及运行期环境监控计划。
(1)施工期环境监测包括施工污废水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声环境监测、生态调查与监测和土壤环境监测等。
(2)运行期环境监控计划应对地表水、地下水、生态、土壤和人群健康等环境要素,明确监测范围、点位布设、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及监测方法,同时提出资料整编、报送及管理程序要求。 (三)初步设计附图及附件 1.附图
环境保护措施总体布置图 。
主要保护措施设计图(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典型设计)。 环境监测断面、监测点布置图等 。 2.相关附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及批复意见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