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导体的电阻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等有关。 2.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反映了导体对 电流的阻碍作用。
lU3.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ρ是电阻的决定式,公式R=是
SI电
阻的定义式。
1.与导体电阻有关因素的测量方法 (1)电阻丝横截面积的测量:
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例如铅笔),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或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进而得到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2)电阻丝长度的测量:
把电阻丝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3)电阻的测量:
U
连接适当的电路,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由R=计算得到
I电阻。
2.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1)实验探究: 项目 实验目的 内容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实验电路 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b、c、d与a分别有一个因素不同 串联的a、b、c、d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测量出它第 1 页 共 15 页
们的电压就可知道电阻比,从而分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有关因素 (2)逻辑推理探究:
①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条导线可看成有相同长度的多段导线串联,由串联电路的性质可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l。
②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的导体紧紧束在一起,1
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
S
③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由实验探究得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1.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是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
解析:一段导线对折两次后,变成四段相同的导线,并联后的总电阻为0.5 Ω,设每段R
导线的电阻为R,则=0.5 Ω,R=2 Ω,所以导线原来的电阻为4R=8 Ω。
4
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电阻变为4 Ω×9=36 Ω,另一半的电阻为4 Ω,所以拉长后的总电阻为40 Ω,是原来的5倍。
答案:8 Ω 5倍
电 阻 定 律 [自学教材]
1.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lR=ρ。
S3.符号意义
l表示导体沿电流方向的长度,S表示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电阻率,表征材料的导电性能。
4.材料特性应用
(1)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小的金属制作。
(2)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精密的电阻温度计用第 2 页 共 15 页
铂制作。
(3)有些合金的电阻率较大,且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重点诠释]
1.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l
(1)公式R=ρ是导体电阻的决定式,图2-6-1中所示为一块长方体
Sac
铁块,若通过电流I1,则R1=ρ;若通过电流I2,则R2=ρ。
bcab
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
(2)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图 2-6-1 (3)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 lU
2.R=ρ与R=的比较
SI公式 比较内容 意义 lR=ρ S电阻定律的表达式,也是电阻的决定式 提供了测定电阻率的一种方法区别 作用 S——ρ=R l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UR= I电阻的定义式,R与U、I无关 提供了测定电阻的一种方法——伏安法 适用范围 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纯电阻元件 联系 [特别提醒]
lUR=ρ对R=补充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不取决于U和I,而是取决于导SI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1)导体的电阻由ρ、l、S共同决定,在同一段导体的拉伸或压缩形变中,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都变,但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
l
(2)公式R=ρ适用于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截面积相同且浓度均匀的电解
S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据R=U/I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
第 3 页 共 15 页
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U
B.据R=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
I阻不变
S
C.据ρ=R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
l的长度l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均无关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决定式为R=ρl/S,而R=U/I为电阻的定义式,所以选项A是不对的,选项B是正确的;而ρ=RS/l仅是导体电阻率的定义式,电阻率与式中各物理量无关。所以选项C是不对的,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BD
1.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实验原理
把金属丝接入如图2-6-2所示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金属丝两端的U
电压,用电流表测金属丝中的电流,根据Rx=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x,然
I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利用缠绕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n圈金属丝宽度,求出金属丝的直径d,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图 2-6-2
ρlRxSπd2U
根据电阻定律Rx=,得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公式ρ==。
Sl4lI3.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的金属丝紧密绕制在铅笔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它的宽度,除以圈数,求出金属丝的直径。或者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
(2)按如图2-6-2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4.数据处理
第 4 页 共 15 页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电阻R的值:
方法一,平均值法:分别计算电阻值再求平均值; 方法二,图像法:利用U-I图线的斜率求电阻。
RxSπd2Rx
(2)将测得的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
l4l电阻率。
5.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导线连入电路前进行,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应该在连入电路之后在拉直的情况下进行。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至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如图2-6-3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
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试求金属膜的电阻及写出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
图 2-6-3
U
解析:由伏安法得R=,由于膜的厚度很小,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图
I所示,则膜层的长度为L、横截面积S为管的周长2πr与膜的厚度d的乘积,L由电阻定律R=ρ
S
ULL得=ρ=ρ IDπDd
2πd2UπDd
所以ρ=。
ILUUπDd答案: ρ=
IIL
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1]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地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
[思路点拨] 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变化后,总体积并没有变化。
第 5 页 共 1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