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七年级上册书之后设计的,其主要任务是在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为达到这个目的,课本中安排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活动。但这项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课下去调查,因为时间紧,不能组织学生去具体完成这两项活动,所以只能在课上激发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后,对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同时,初一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较大,对生物学的热情较高,思维多是一些感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阶段。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时,多使用一些感性的材料和图片来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的植被情况。
2、通过资料分析,形成爱绿护绿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参与绿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 五、课前准备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图片、洪涝灾害录像、沙尘暴资料、三北防护林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引言 新授 教学过程 播放MV,大买卖乐团的《为未来呐喊》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的定义 2、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让学生谈所受到的大自然的从而导入新课。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观察、我分析”,四人一小组,仔细观察植被类型图片,讨论分析不同植被的特点,老师给以适当的观察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收获。 同时结合自己拍摄的一些当地的植被,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植被类型。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1、不合理利用、乱砍滥伐 2、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 (三)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植树节” 计算思考,分析问题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展开比赛,“我计算、我思考”,计算分析数据,比较五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占有面积,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植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使学生产生危机感。然后让学生观看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录像和沙尘暴资料,以此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开展“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校园绿化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各小组进行“我为校园绿化写赞歌”征文比赛,比较哪个小组的作品有创意。让学生明白“我参与,我快乐”意义。 让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最大启发,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绿化活动。同时,播放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录像,补充“三北防护林”的知识,拓展视野,让学生说出防护林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小结 本节的收获 师生共同倡导: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环境”,使感情得到升华。
巩固练习 1.下列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应该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荒漠 2.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多少( ) A.27% B. 33% C.16.55% D. 30% 3.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遭受病毒侵害的结果 C.敌害过多 D.人类活动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4.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上有茂密的森林,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长期干旱,赤地千里 C.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地壳运动频繁 不同学生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