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周长_____、对应高、______、_______相等. 【典型例题】
例1.(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3cm B.4cm C.7cm D.11cm (2)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 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 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 ) A.150° B.210° C.105° D.75°
(3)现有3㎝,4㎝,7㎝,9㎝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
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例2.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
第1个第2个
第3个例3.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D A
B E C
图1
A
F G
B
E C 图2
D
F G
B 图3
C E G
F A
D
第21课时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课前展练】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
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腰长为4 cm,则其腰上的高为 cm. 3.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中,中线AD与中线BE相交于点O,则OA长度为 .
A D B
60° P
D C
B
C A
4.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P为BC上一点,且BP=1,D为AC上一点,若∠APD=60°,则CD的长为( )
A.
3 2 B.
2 3 C.
1 2 D.
3 45. 如图,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 则边BC的长为( ) A.21
B.15
C.6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考点梳理】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___;
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_,顶角的_______,三线合一; 3.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 考点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
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一个角等于60°的______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考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________. 2. 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_____. 3.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
4. 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A 例1.如图 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 (1)求证AD=AE;(2) 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B D O C E 例2.(1)已知三组数据:①2,3,4;②3,4,5;③1,数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 ② ①② B. ①③ C. ,2.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
②③ D.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 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 ) 3 2 1 A.B. C. D. 例3.在△ABC中,AB?AC?12cm,BC?6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那么当t? 秒时,过D、P两点的直线将△ABC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
例4.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 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
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
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 (1)当∠BQD?30O时,求AP的长;
(2)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第22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课前展练】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o,则sinA等于( )
A.
1 2 B.32 C. D.1
222.在△ABC中,∠C=90°,BC=2,sinA= A.5 B.3 C.
2,则AC的长是( ) 34 D.13 53.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于E,∠EDC∶∠EDA=1∶3,且AC=10,则DE的长度是( )
A.3 B.5 C.52 D.
C 150° A B h D A 52 2 5米 B 图3 4.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ABC=150°,BC的长是8 m,则乘电梯从点B到点C上升的高度h是( )
A.E α 8B.4 m C.43 m 33
D.8 m
5.如图3,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为( ) A. 5cos? B. 【考点梳理】
1.sinα,cosα,tanα定义
sinα=____,cosα=_______,tanα=______ .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a 30° 45° 60°
sinα
cosα
tanα
3.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些_____________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b α c
55 C. 5sin? D. cos?s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