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概括100—6x,编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设计意图】分层次巩固本节课复习内容,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目。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字母的功用有什么新的认识?(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七、布置实践作业
到生活中进一步去发现字母,了解字母还有哪些用处,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是本着以激发兴趣、开放自主、系统学习为出发点展开教学的,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引路,趣味学习: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式子的值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以“黄河”为主题创设了两个情境,意在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精神饱满、饶有趣味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2、课堂开放,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让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提问、主动回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复习“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充分注重了学生归纳概括、系统学习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辨证关系:整堂课始终体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仅起到了点拨引导的作用,并充
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9页整理复习“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整册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本节课是回顾整理的第三板块,以系统汇集的方式将角和三角形以及观察物体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渗透了知识间的联系。在回顾整理相关知识时,还安排了部分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整理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2、在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吗?为什么喜欢美术课呢? 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会这样说:
美术课上可以亲自动手画美丽的图画,学着制作各种手工; 美术课上比较轻松,不用像数学、语文那样紧张;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美术课式的数学课,让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完成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复习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要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复习课上成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比较浓厚,注意力就被老师成功地抓住,为本节课更好的掌握复习知识打下基础。 二、活动中轻松复习
(一)拼摆积木,复习观察物体方面的知识
1、教师出示积木,谈话: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积木搭成各种造型。
(1)教师边说边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用积木拼搭简单的造型(如图)
(2)谈话:我要考考同学们的美术功底,你能把我摆出的造型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造型,用简单的线条把自己看到的部分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3)展示学生从不同角度画出的造型图,共同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 引导观察学生们画出的不同造型图,提问:为什么同一个造型大家画得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回顾: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综合练习题,巩固应用观察物体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综合练习15、16题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推理过程(为什么这么认为?),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验证一下结果。
【设计意图】从积木的拼摆到观察绘画,这些都是学生喜欢并且乐于接受的。从学生喜欢的这些方式入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仅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又轻松的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板块拼图,复习角与三角形方面的知识
1、谈话:同学们的眼力果然厉害。大家看这几个同学的画图(前面展示的积木造型图),他们会灵活运用一些线条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构图,既简单还准确,真是聪明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