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16部编版)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17:45: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执笔: 班级 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菜畦(jí) 宿儒(rǔ ) B. 倜傥(dǎng) 脑髓(suí) 桑葚(shèn) C.攒成(zǎn) 秕谷(bì) 盔甲(kuī) D. 锡箔(bó) 觅食(mì) 蝉蜕(tuì)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整体感知

3、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4、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你如何评价童年鲁迅的这段私塾教育?

文段精读

㈠阅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5、文章开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中的“似乎”“确凿”含义相反,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

6、第2段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7、本段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条概述。

㈡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 1 页

8.“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这里有哪些“乐事”?“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书”是贯穿“三味书屋”生活始终的,你如何评价这段描写师生读书生活的文字?

10、通读全文,好好体会“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探究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请分条列举。

质疑问难

【问题】 【试答】 探究拓展

记鲁迅先生轶事

①三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觉得学德语的困难,与留学东京的从弟国亲通信时,谈到这一点。国亲后来书,说与周豫才、岂明昆弟谈及,都说“最要紧的是有一部好字典”,这是我领教于先生的第一次。后来国亲又寄给我《或外小说集》一部,这是先生与岂明合译的,大都是北欧的短篇小说,译笔古奥,比林琴南君所译的,还要古奥;止要看书名“域外”写作“或外”,就可知先生那时候对于小学的热心了。

②先生进教育部以后,我们始常常见面。在南京时,先生于办公之暇,常与许季茀影抄一种从图书馆借来的善本书,后来先生所完成的有校订本《魏中散大夫嵇康集》等书,想就是那时间工作的一斑了。

③先生于文学外尤注意美术,但不喜欢音乐。我记得在北京大学的时候,教育部废去洪宪的国歌,而恢复卿云歌时,曾将两份歌谱,付北平的中学生练习后,在教育部礼堂唱奏,除本部职员外并邀教育界的代表同往细听,选择一份,先生与我均在座。先生对我说:“我完全不懂音乐”。我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把“懂”字看得太切实,以为非学过音乐不可?还是对于教育部这种办法,

第 2 页

不以为然,而表示反抗?我后来没有机会问他。我知道他对于图画很有兴会。他在北平时已经搜集汉碑图案的拓本。从前记录汉碑的书,注重文字;对于碑上雕刻的花纹,毫不注意。先生特别搜辑,已获得数百种。我们见面时,总商量到付印的问题。因印费太昂,终无成议。这种稿本,恐在先生家中,深望周夫人能检出来,设法印行,于中国艺术史上,很有关系。先生晚年提倡版画,印有凯绥珂勒惠支和E·蒙克版画选集等,又与郑君振铎合选北平南纸铺雅驯的信笺印行函,这都与搜辑汉碑图案的动机相等的。

④先生在教育部时,同事中有高阳齐君寿山,对他非常崇拜,教育部免先生职后,齐君就声明辞职,与先生同退。齐君为人豪爽,与先生的沉毅不同;留德习法政,并不喜欢文学,但崇拜先生如此,这是先生人格的影响。(蔡元培 1936年11月 有删节)

11、文章第①段中说“这是我领教于先生的第一次”,作者从鲁迅先生那里领教了什么?

12、作者说鲁迅先生“尤注意美术”,“对于图画很有兴会”,其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个“兴会”有何价值?请根据文章分条列举。

13、文章本为怀念鲁迅而写,但最后一段却主要写了齐寿山先生,这是为什么?

14、根据这几件轶事,你能概括出鲁迅先生的主要形象特点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稿参考答案

1、D

2、这篇文章讲的是童年的两个空间:既是生活空间,更是精神空间。“从……到……”的结构,自然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且形成一个对照,还隐含了一个心理过程。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两部分。

3、百草园有活泼的大自然生命,有神秘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有趣味无穷的“雪地捕鸟”的游戏,更有教我游戏的“人”,有见识、有本领的山野的农民。

4、一是提问“怪哉”一事,二是到后面小园去玩,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时,“做戏”“画画儿”。 私塾教育是一个“只要读书”的封闭空间,它忽略了人的生命的自由成长、健全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被压抑,人的怀疑天性受打击,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被剥夺,童年的欢乐遭蚕食,这些都是有违教育本质的。

第 3 页

5、“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写实,是和“荒园”的命名相应的。“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也是写实,更是写意,就是说,在“我”的观察与感觉中,就不仅仅“只有野草”:“野草”丛里还有别的生命,而且“野草”本身,也有引发“我”想象的别样趣味。这就自然引出下一句:“那是却是我的乐园。”有了前句的意思,后句就水到渠成了。“乐园”正是全段的关键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①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④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8、主要“乐事”有三件:①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②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③捉苍蝇喂蚂蚁。这两个园都有大自然的生命,都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和小伙伴们有接近大自然的天性,他们几乎在任何地方都会本能地发现大自然的生命和生机。不同之处是三味书屋后的小园里的乐趣是偷得的,只能“静悄悄”地玩,而且随时会被老师“大叫”回去。而且比起在百草园里看的视野的开阔,后园里的天地还是太狭窄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儿童天生具有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和欢乐的心理。

9、首先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语气中充满调侃的意味。然后所读内容的难解,混在一起,滑稽有趣。由此可以感到包括小鲁迅在内的私塾里的这些顽童,实际上已将读书游戏化,并从中感到一种乐趣,以致成年鲁迅回忆这段生活时仍然流露出一丝温馨。对老师“读书入神”的描写,反映了童年鲁迅的好奇心,构成了记忆中终生难忘的一个神圣瞬间,或许正是这个瞬间,朦胧地让他感悟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影响了自己一辈子的读书好写作。因此,三味书屋里的老师,在鲁迅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值得怀想的。

10、①童年的“我”视大自然的动物、植物为朋友的亲密无间的感情;②“我”即将失去百草园这个“乐园”的沮丧;③“我”对未知的三味书屋生活世界的恐惧;④成年的“我”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这一灾变所感到的愤激与无奈。

第 4 页

11、作者从鲁迅先生那里领教了有一部好字典有助于解决学德语困难的道理,说明鲁迅的外语水平很高。

12、鲁迅先生对于图画很有兴会的具体表现为:

①时间早:在北平时已经搜辑汉碑图案的拓本;②数量多:已获得数百种;③想刊行流传:总商量到付印的问题;④终生不渝:晚年提倡版画,印有凯绥珂勒惠支和E·蒙克版画选集等,与郑君振铎合选北平南纸铺雅驯的信笺印行函。

价值为:①属于开创性的工作:从前人们对于碑上雕刻的花纹,毫不注意,先生却特别搜辑;②具有艺术价值:这种稿本,对于中国艺术史,很有关系。

13、文章最后一段写齐寿山和鲁迅相比,尽管性格不同,学业爱好不同,鲁迅被教育部免职,齐寿山以辞职相声援,说明齐寿山非常崇拜鲁迅先生,这是从侧面来衬托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14、学问高,善学习;有创见,有恒心;人品好,性率直。

第 5 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16部编版)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6lgr7p8ge4vbt01gdv99bpag891im003z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