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2010年网络热图,华为员工平均年薪近28万元较国内厂商高1/3)
(图二:2011年华为软件工程师的平均薪水:月薪9738元)
华为职工月薪月薪(元)20000150001000050000973810073911281781854411785系列1销售员经理软件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职务主管
(图三:2011年华为职工薪酬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率 2011年 203,926 18,582 9.1% 2010年 182,548 30,676 16.8% 2009年 146,607 22,241 15.2% 2008年 123,080 17,076 13.9% 2007年 92,155 9,270 10.1%
净利润 经营业活动现金流 现金与短期投资 运营成本 总资本 总借款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率 11,647 17,826 62,342 56,681 193,283 20,327 66,228 65.7% 24,716 31,555 55,458 60,890 178,984 12,959 69,400 61.2% 19,001 24,188 38,214 43,286 148,968 16,115 52,741 64.6% 7,891 4,561 24,133 25,921 119,286 17,148 37,886 68.2% 12,641 5,197 19023 28,228 89,562 5,700 36,639 59.1%
(2)华为股权激励的历史
第一阶段:(1990-1996)鼓励员工持股来实行内部集资
1990年华为开始尝试员工持股制度。由贸易公司转型为自主研发企业的华为为解决研发投入大,融资困难等问题,开始实行员工持股制。参股的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份分红,向技术、管理骨干配股。这种方式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资金。
第二阶段:(1997-2001)“普惠“式激励的持股制度
华为在1997年进行了员工持股制度改制,完成第一次增资。华为当时在册的2432名员工的股份全部转到华为公司工会的名下,占总股份的61.8%。此时随着公司效益的提升和从资金困境中逐步解脱出来,员工持股制度演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激励制度,与工资、年终奖金、安全退休金等一起共同构成了华为的薪酬体系。这次改革中每股1元的价格相当诱人且一直延续到2001年。华为逐渐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员工股的回报率常常能达到70%以上,华为的员工还可以通过向公司设立的内部员工银行贷款来购买股票,以解决新员工没有足够的购股资金的问题。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逐步实行“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2001年正值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融资出现空前困难。华为受到相关影响迎来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大挫折,此时华为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将内部股份更名为“虚拟受限股”,员工取消1元1股的原始股票,老员工的股票也逐渐转化为期股,即以公司年末净资产折算价值的期权,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年,每年兑现额度为1/4。此外华为在新期权的配发上放慢了脚步,进行了从固定股票分红向“虚拟受限股”的改革,也从普惠激励转变为重点激励原则。2003年,华为实施了与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明显差别的配股方案:一是配股额度很大,平均接近员工已有股票的总和;二是股权进一步向核心层倾斜,即骨干员工获得配股额度大大超过普通员工。华为同时也为员工购买虚拟股权采取了一些配套的措施:员工本人只需要拿出所需资金的15%,其余部分由公司出面,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自此改革之后,华为实现了销售业绩和净利润的突飞猛涨。
(图四:华为员工信贷购股流程)
2008年,华为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局面又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措施,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价格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所有在华为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员工。由于这次配股属于“饱和配股”,即不同工作级别匹配不同的持股量。之前有业内人士估计,华为的内部股在2006年时约有20亿股。按照上述规模预计,此次的配股规模在16亿~17亿股,因此是对华为内部员工持股结构的一次大规模改造。这次的配股方式与以往类似,如果员工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直接用现金向公司购买股票,华为以公司名义向银行提供担保,帮助员工购买公司股份。
总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经历了自由产生到逐步规范化的演进过程。逐渐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全民持股、虚拟股权等融资及激励方式,助华为员工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从众多的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 三、股权激励研究
(1)实施效果研究:
销售收入250,000203,926营业利润人民币;百万元人民币:百万元200,000150,000100,00050,0000146,607123,08092,155销售收入22,24118,58220,00017,07625,00015,00010,0005,0000年年年1109089,270营业利润2011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2020年份年份
(图三:华为2007-2011年的财务数据)
从上图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华为的盈利良好,近几年销售收入保
2007年
持20%-35%的增长佳绩,华为CFO、华为总裁任正非之女孟晚舟曾表示“预计华为2013年销售收入将继续增长约10%”,可见华为发展呈现迅猛之势毋庸置疑。
(2)股权激励带来的积极效益
华为的成功创造了本土企业的神话,不自称“蓝筹”、不在股市圈钱、不向股东摊派,其营收利润却半点不输沪深300的那些大蓝筹。虽然总被人争议股权结构不清晰,但其年报披露、期权激励、分红制度样样都有,而且其期权激励的效率之高、分红制度的惠及面之广,就是在上市公司当中也并不多见。仅靠自己前几年的积累要承担巨大的开发投入,还要为吸引和留住开发人才而支付高薪,华为是如何完成这些支出?何华用于激励员工的巨额薪金从何而来?虚拟股权激励带来了怎样的预期效果?未来面临的机会与风险有哪些?给与其他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公司怎样的启示?下面我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结合华为的发展及内部治理情况,对其虚拟股票这种激励制度展开案例分析与展望。
1、华为如何实现巨额融资?
历年数据表明,华为虚拟股融资的制度要比上市公司期权股权激励更具效果:虚拟股可以无限增加,股票来源不是问题;内部发行,几乎没有监管成本。华为在每年高额分红的同时向员工高额配股,这种做法一方面坚定了员工持有和购置股票的信心,另一方面防止了因分红给公司带来现金压力。因而“全民持股“在华为如火如荼地开展,员工拿出工资甚至集资买股的热情之高直接推动了华为的巨额融资。仅在2011年,虚拟股配股规模就达到创纪录的93亿元,并在接下来几年不断增长。至2012年华为虚拟股的总规模已达到惊人的98.61亿股,在华为公司内部,超过6.55万人持有股票,收益相当丰厚。对于华为公司而言,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反观华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其在A股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不过24亿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资不过21亿港元,融资力度有限。而华为员工以银行贷款购股,融资成本低廉,至今内部融资已超过270亿元。对银行而言,华为公司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还贷信用,亦是优质客户。,这种良性循环极好地扩大了华为的融资规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