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09新生对《通识教育实践》课程
的看法调查
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
在秋冬学期结束之时,浙大给09级新生推出了一门新的课程《通识教育实践》,作为一门全部大学一年级学生都需要学习的必修课程。
二、调查目的
从这门课程开课到如今已经有将近一个短学期,同学们也已经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我们十分希望了解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开设之后的感想以及对于这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校方能够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对这门新开始的课程做出一定改进,使其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至于成为同学们的负担。
三、调查对象
09级大学一年级新生
四、调查项目
课程之中一些设置安排,以及一些基本要求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五、调查地点
浙大紫金港校区
六、调查性质
探索性调查
七、调查方法
因为要听取广大同学们的意见,但是一年级新生人数太多,所以我们决定采用问卷抽样调查。由于我们针对的只是一年级新生,所以我们的发放问卷的主要场所在一年级新生较为集中的场所,比如寝室,上课的教室。
八、调查表
浙江大学对09本科新生对通识教育实践看法的调查
首先,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帮助我们完成本次调查 一、 您对通识教育实践这门课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不感兴趣
二、 你觉得这门课学分应定为多少?一分合理吗?
A. 合理。这门功课不像别的课程需要学习很多知识 B. 不合理。这门功课很费时,应该增加学分。
三、 在做公益服务时,你的初始目的是否仅仅为了完成课程任务?
A.只为了完成任务 B.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自己也愿意献身公益 (如果是,请回答下个问题)您觉得愧疚吗? A.不 B.是
四、 读经典塑人格,在读过推荐书目之后您是否有收获?
A.有收获 B.无收获
五、 你发现周边的同学有抄袭读书报告的习惯吗?
A.有很多,很普遍 B.不多,只是个别现象 C.没有遇见过 六、 你觉得通识教育实践的讲座有意思吗?
A.收获很大 B.只是为了完成课程 七、 您平时有阅读经典的习惯吗?
A.经常看 B.偶尔看 C.基本不看
八、 学习通识教育实践这门课程后,您阅读经典的频率是?
A.经常看 B.偶尔看 C.基本不看
九、 顺利完成通识教育实践这门课程后,您还会继续品读经典吗?
A.基本不会再看 B.偶尔想起会看 C.经常性地阅读
十、通识教育实践这门课程中“社会调查或人物访谈”板块带给您怎样的收获?(可多选)
A.没有收获,只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 B.带给我社会活动中的乐趣
C.让我在调查或访谈中提高了调研能力 D.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社交能力
十一、您如何看待平时的上课?(AB中选一,CD中选一)
A.上课很有意思 B.不感兴趣 C.有所收获 D.收获不大 十二、您对通识教育实践这门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九、调查结果
分发480份回收441份 题号 A B C D 1 64 377 2 185 256 3 154 287 选择A的同学极少数表示愧疚 4 288 153 5 177 192 72 6 132 309 7 63 317 65 8 (A57 B3 (A57 B3 (A6 B16 括号内表示为第七题里面选择C3) C3) C43) 该选项在第八题内的情况。 9 66 298 78 10 144 121 161 73 11 69 329 155 243 以下是一些评论和建议
1. 让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扩大
2. 不要强制,兴趣要引导,但不是靠拿学分和刷卡机制来引导···方法大有问题 3. 讲座不要有硬性要求,推荐书目不具有代表性 4. 要么增加学分,要么取缔吧!
5. 多组织些活动;范围可以小一些,分成部分完成
6. 通识课不应该有过多的硬性规定,因为只为完成任务而去做事,收获肯定不大的 7. 时间能拉长最好了,事情太多,很少时间分给它 8. 无聊的东西就不要搞得太正式 9. 形式可以更多些,比如看电影代看书
10. 不必太纠结于上课这个形式,可以换多种新颖方式 11. 完善制度但更建议取消
12. 读书是一种兴趣和习惯,但在课程中把它变为一项任务,反而失去了读书原有的意味
与价值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别开这蛋课了,太二了
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非通识教育实践所能完成
这课就像大跃进一样——理想化,不知哪位领导头脑发热想出来的~
阅读从来就不为写个读书报告,而只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尊敬的领导,你懂不? 明年不要再蹂躏下一届孩子了 取消这门残害人民的课程
读书报告太多,徒增课业负担,没意义!
是否应该注意报告抄袭现象,班上集中到会率不高
17. 流于形式,强迫政策,应变活动多样,吸引同学参加并开展学生讲座,互相交流
22. 无聊,纯属浪费时间。看名著,做社会实践是学生自己的事,就算对学生的发展有利也
不能用这种强制的手段。幸福是勉强不来的,强扭的瓜不甜。把发展课余爱好作为必修
内容上纲上线,收效不会很大,甚至会加强学生逆反心理。读书报告本来就是有感而发,
能写多少算多少。硬性规定字数有什么意义呢?纯属浪费大家宝贵的学习时间 23. 任务太重
24. 增加趣味性 减少硬性任务
25. 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交能力与素质。让大家在很多方面得到锻炼。如果可以让大家在课
时上可以出去实践就更好了。 26. 课程很好,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素质 27. 不要规定书目
28. 内容太多
29. 不要把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课程要注意实质性,形式化的东西要少一点 30. 效果不好
31. 希望整个大学都能坚持下来
32. 此课应起鼓励只作用,而不应是强制性 33. 任务太重,具有形式 但是出发点是好的 34. 每天一本名著,报告天天写
35. 这门课开的意义不大,平时喜欢阅读书籍,听讲座的人不管有没有这门课都会继续,
不喜欢的人被强迫去做这些事也不会得到收获 36. 读书报告没必要手写,字数太多
37. 在实践内容方面多加一些,减去形式化的东西 38. 费时不讨好
39. 多数人认为太过形式化。任务太多
40. 从根源上做起,提高学生修养。 课不错,但实行得不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1. 42. 43. 44.
不要形式,少些浮躁。、 要求的字太多
有新意,但吸引力不大 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
45. 应当增加PPT展示,因为社会调查会有抄袭现象发生 46. 要求不要那么多
47. 要求太多了,不要定数目
48. 东西减少一点,对读书报告的硬性要求不如做阅读引导,让我们了解经典,自己按兴趣
选读。 49. 增加学分
50. 完全是应付领导的垃圾课!
51. 任务太重了,应该减轻负担。
52. 讲座都太水了,可以减少次数,提高讲座质量。 53. 不适合作为务实性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54. 纯属浪费时间
55. 减少学分或者减少要求任务
56. 2个星期一篇作文频率太高了,名著有那么快读完吗? 57. 分组人数应多一些,同时对要求要有适当保证 58. 意义不大,浪费时间! 59. 很好,继续保持!
60. 继续保持!
61. 没有这门课其实更好!
62. 学分太少作业太多还要实践,占用时间太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