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特岗教师之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3:39: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⑤出现了双轨制;

⑥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7.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①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②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c.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b.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c.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学校教育

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b.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c.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d.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系统和深刻。 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a.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9.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0.论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素养

(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1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page]

12.论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课程计划的作用: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三)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13.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020特岗教师之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77vw6uk4q3cwgi893aj3uh255c6he00c1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