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3:45: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5

第二章 选址和建设条件 6 第三章 建设规模 7

第四章 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 第五章 建筑标准 10

第六章 主要经济指标 11 用词和用词说明 13 条文说明 1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五条 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六条 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 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七条 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 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九条 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十条 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 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第十二条 体育场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体育场根据人口规模分级对应的建设规模表

座席数 单座面积指标 (m/座) 人口规模 200万以上 100-200万 50-100万 20-50万 20万以下 2 40000-30000 30000-20000 20000-10000 1.10-1.25 1.10-1.25 1.10-1.25 1.10-1.25 10000-5000 1.20-1.25 1.20-1.25 1.20-1.25 1.10-0.80 1.10-0.80 1.10-0.80 1.10-0.80 1.10-0.80 注:1、建设40000座席以上体育场应根据承办的赛事等级另行审批。

2、5000座以下体育场按4000㎡为上限。 3、本表的使用方法详见条文说明。

第十三条 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可设置次一级(所在地的行政级别)的体育场,其规模应按10000-5000座确定。

第十四条 体育场的竞赛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体育赛事等级表

等级 特级 甲级 乙级 丙级 主要使用要求 举办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足球世界杯。 举办全国性和其他国际比赛 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 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体育场建设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79s27brlp6c4rp7pot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