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一、考核方式与时间:
方式:全区统考,统一命题,闭卷考试;
时间:2011年9月17-18日,全区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各篇命题权重: 基本原理篇15%; 教学活动篇55%; 科学研究篇15%; 社会服务篇15% 三、考试题型:
1、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共计10题) 2、单项选择题:12分(每题1分,共计12题) 3、名词解释题:8分 (每题4分,共计2题) 4、简答题: 24分(每题6分,共计4题) 5、辨析题: 18分(每题9分,共计2题) 6、论述题: 13分(共计1题,13分) 7、案例分析题:15分(共计1题,15分)
第一讲 教育和高等教育概述
一 教育概述
1.教育概念的词源考察 (1) 中文“教育”的词源 A “教育”合用的出现 在我国,“教”、“育”连用,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说文解字》中也有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话句。
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B 中国古代论述“教育”问题的用词
20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教”与“学”这两个词。 我国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人”,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甲骨文中的“教”与“学”: 左上部是两个“××”。在现代汉语中,形状为“×”的符号读为“yao”,《辞海》解释其意思是“卦词”,表明“教”是帮助孩子学习占卜算卦的知识,
学习占卜算卦是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此外,“×”的图形可能还有一层意思,即代表用来占卜的工具龟甲的裂纹。 “教”有占卜算卦的意思,这表明教已经涉及到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问题。因此,教关注到人的精神生活。 甲骨文“教”字的右半部分表示鞭子,暗示着体罚,
代表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惩罚。原始社会用鞭子抽打儿童既是对其生存意志的一种考验,还有通过抽打身体以催醒人心灵的意思。因此,用鞭子的目的不是体罚学生, 而是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上促进他们的社会化。
关于“教”的意思, 《中庸》解释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大致可以理解为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做事叫“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在这里,认为人性是善的。教的目的是帮助人踏上人间正道,走正确的人间道路。“学”的含义,《礼记·王制》中解释为:“学者,觉也,以反其质”。 “反”同“返”。“觉”指使人从无意识状态进入到意识状态,促进人清醒、理智。“质”即指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
《礼记》中“学”的意思表明学的目的是让人学习历史文化典籍以朝人性的方向发展。 C 中国古代“教育”的含义
中文中的“教”突出了“教化”的思想,强调教育是一种“外烁”性的活动,是从外部向人的内心灌输人原本所
没有的品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学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2)西文“教育”的词源
英文education、法文education、德文rziehung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换来的。 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ere合成的。 前缀e有“出”的意思,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2.教育的内涵(※)
我们追求的教育应使人得到健康发展。
不同于摧残、奴役、愚弄、欺骗、蒙蔽、操纵、控制、禁锢、贬抑、束缚、蛊惑、教唆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因为它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亦称“共同教育”。其特点是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
或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
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 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P33
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P32 (岳麓书社,2002)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对教育构成要素的认识是理解教育的前提,如果把教育过程同劳动过程类比,其要素有: 1. 教育者 2. 教育中介 3. 受教育者
1. 对“教育者”的界定:
广义: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 狭义:主要指教师。
含义:所谓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 2. 对“受教育者”的界定:
广义:凡是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 的人。
狭义: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主要指学生。 含义:所谓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 学习为职责的人。 3. 教育中介: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a.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如人的姿态、文字等
b.教育材料,即值得传播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财富 c.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活动垮场地、教学设备等 d.教育组织形式、制度
教育的基本要素的关系 (教育活动的主体)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遗传 环境
教育 主观能动性 2.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有计划的、 有系统的。
(2)教育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遗传素质, 有意识地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 的短处,使先天的生物因素向有利于 他们成长的方面发展。
(3)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 作用。
(4)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 高等教育的概念(※)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1、美国:把中等后的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 = higher education) 2、《苏联百科词典》:高等教育是继中学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是国民经济、科学和各部门中具有高等技能的专家所必备的教育。
国内学者: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年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成熟。 3、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是在接受完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在国家认可的高等教育机关接受一年以上的专业的教育,一般入学年龄在18岁以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高等教育这样下定义: (※)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起点:中等教育以上; 性质: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的定义 (※)
高等教育学是专门研究高等教育所特有的矛盾,揭示高等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高等教育的特征(※) 1、高深性 2、专业性
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一)高等教育的目的 1. 了解三个术语
(1)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教育方针的三个组成部分:a.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则或途径(“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教育目的 a.家庭教育的目的 b.社会教育的目的
c.学校教育的目的(1. 国家的教育目的 ;2. 各级各类 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目的;3. 一种课程的教育目的 ;4. 一节课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涵义:
广义—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a.规定所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社会价值 b.规定所培养的人应具有的身心素质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个性良好、特长突出的美好社会建设者和幸福生活创造者。 (3)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a. 层次培养目标 b. 科类培养目标 c. 专业培养目标
2. 高等教育的目的(P8) (※)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8年 3.全面发展的教育
——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四育说”在人身心发展特征方面的依据:人包括身和心。身——体质——体育。心——a.认知---真---智育;
b.情感---美---美育; c.意志---善---德育。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
功能:是指事物本身具有的能力和对其他事物产生的作用及功效,是一个事物的价值体现。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基本功能:育人和社会服务。 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高等教育制约作用 a. 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 b. 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
c. 政治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
a.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促进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
b. 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c.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2、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a.经济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b.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内容 (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
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斯特鲁米林、舒尔茨、丹尼森研究表明,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33%、35%。 a.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b.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
c.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是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