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⑨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①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
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④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解析:选C C 项,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 5.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①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的画面美,与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②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6.[层(段)意概括题]请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6分)
答: 参考答案:芦秆可以用来编织成炕席,炕席可以供自家用,还可以扛到集市出售,得一笔额外收入,保障一年的油盐和孩子的学费。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请判断下面对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 (1)第③段中写自己用芦根治病,一方面以实际例子说明芦草的一部分——芦根的药用价值,令人信服,另一方面赞美老家人医术高明。(×)
分析:“另一方面赞美老家人医术高明”错,另一方面赞美的是芦草虽然平凡但功德可嘉。
(2)文章④~⑦段从四个方面写芦草:芦叶可以包粽子;芦秆可以编炕席;苇秆可以做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