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有可能增加,但是其余的系统误差方差可能大,也可能小,所以说误差方差低(即信度高)并不保证效度就一定高;但效度高的话,信度必然要高。
? 论述题复习指导
一、论述答题技巧
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员对课程中的有关理论、观点、方法原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掌握实际概念的内涵和操作技巧。这种题型以考生自我认知为基本出发点,答对要点即得相应分数。能够回答准确,在于考生是否认真学习课程中的实质内容和精神。
二、0910论述题复习重点和难点
包括投射测验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内容效度的含义、测量方法,以及适用的范围;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功能、适用对象和注意事项等。
三、0910论述题练习题
1.论述投射测验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2.论述内容效度的含义、测量方法,以及适用的范围。
3.请论述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功能、适用对象和注意事项。
附:0910论述题参考答案
1.论述投射测验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解答:
(1)投射测验的概念
投射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投射技术一词由富兰克(L.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投射测验(projection test)要求被试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作出描述或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其逻辑假定是,人们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实际上反映出其内在的真实状态或特征。例如,设计一幅没有任何含义、模糊不清的墨迹图,要求被试看了墨迹图之后展开联想,回答主试提出的问题。
(2)投射测验的优点
非结构性。这是指投射测验使用非结构化任务作为测验材料,即允许被试产生各种各样不受限制的反应。为了促使被试充分想象,投射测验一般只有简短的指示语,测验材料也是含义模糊、模棱两可。由于测验材料的模糊性,被试的反应较少受到情境线索和他人观点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被试的真实的内在感受、需要、个性、情绪、动机、冲突、防御等心理内容。采用投射法可以测试出被试人格的更真实的面貌。
掩蔽性。这是指测验的目的的隐蔽性,被试一般不可能知道测验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对自己的反应将作何种心理学解释,减少了被试伪装自己的可能性。通过投射技术可以使被试不愿表现的个性特征、内在冲突和态度更容易地表达出来,因而在对人格结构、内容的深度分析上有独特的功能。投射技术在临床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整体性。这是指测验关注的是对人的总体评估,而不是针对单个特质的测量。被试的任何反应都可能影响评估结论,在对投射测验进行解释时要注意它的整体性特征。
(3)投射测验的缺点
由于投射测验结果的分析一般是凭分析者的经验的主观推断,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投射测验在计分和解释上相对缺乏客观标准,人为性较强,不同的测验者对同一测验结果的解释往往不同,并且,投射测验的重测信度也很低。
投射技术是否能真正避免防御反应的干扰,在研究上并未得出一致结论。
投射测验一般为个体测验,不仅测验时间长,分析结果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实施起来耗费精力。
投射测验对主试和评分者的要求很高,一般只能由经验丰富、有专业背景的人担当。这种局限使一般的人事管理人员无法直接应用投射测验,测验的传播受到影响。
对投射测验结果的评价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不能满足人事测验的公平性原则。
2.论述内容效度的含义、测量方法,以及适用的范围。
解答:
(1)内容效度的含义。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是检查测验内容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的指标。例如,成就测验往往采用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
较好的内容效度依赖于两个条件:测验内容范围明确;测验内容的取样有代表性。
内容效度与表面效度不同。表面效度并非真正的测验效度,而是外行人对测量对象的臆断,可用来操作施测对象的测验动机。但并不具有专家的判断水准。
(2)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
第一,专家判断法。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通常是由专家根据测验题目和假设的内容范围作系统的比较判断。如果专家们认为测验题目恰当地代表了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种数量化指标来描述内容效度的高低;不同判断者的判断可能不一致;如果测验内容范围缺乏明确性,会使效度的判断过程发生困难。为了使内容效度的确定过程更为客观,可以依次采用如下步骤:首先,确定总体范围,即描述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及所用材料的来源;其次,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内容和技能各自所占的比例,并由测验编制者确定各题所测的是何种内容与技能;再次,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个效度及其他特点,如测验包括的内容、技能、材料的重要程度、题目对内容的适用性等。由每位评判者在评定量表上作出判断,总结获得测验内容效度的证据。
第二,统计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用复本信度来估算内容效度。克伦巴赫提出,内容效度可以由两个独立的但取自同样内容范围的测验得分的相关(即复本信度)来作数量上的估计。若两者相关高,就有证据表明它们具有内容效度;若相关低,这两者中至少有一者缺乏内容效度。但是不能排除二者都是缺乏内容效度的可能性。
评分者信度。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即考虑评分者信度。虽然它所代表的是判断信度,但由于来自两个独立的评判者,因此符合程度越高越能反映测验的内容效度。前提是二者必须都是专家。
第三,再测法和经验法。再测法是指先施测于某个团体,得出一个分数。然后进行培训与练习。如果成绩提高了,则证明测验是培训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的确定还可采用经验的方法,例如,对于成就测验可以检查不同年级的被试的总分和每题分数变化的情况。一般而言,如果随着年级增高,被试的分数和每个题目的通过率也随着升高,就可以推测该测验基本测量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也是测验的内容效度的证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