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
《汽机运行值班员》技师专业知识试题(2010-A)
注意事项
1、 2、 3、 4、 请首先按照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请仔细阅读名称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不要在试卷上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内容 答卷时限为120min 一 二 三 总分 复核人 题号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括号中)
1. 汽轮机中常用的和重要的热力计算公式是( )。
(A)理想气体的过程方程式;(B)连续方程式;(C)能量方程式;(D)动量方程式。
2.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称( ) 。
(A)弹性极限;(B)韧性极限;(C)强度极限;(D)屈服极限。
3. 金属零件在交变热应力反复作用下遭到破坏的现象称( )。
(A)热冲击;(B)热脆性;(C)热变形;(D)热疲劳。
4. 电网频率超出允许范围长时间运行,将使叶片产生( ),可造成叶片折断。
(A)裂纹;(B)松动;(C)蠕变;(D)振动。
5. 超速试验时,汽轮机转子应力比额定转速下约增加( ) 的附加应力。
(A)20%;(B)25%;(C)30%;(D)15%。
6. 协调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主控制系统,另一部分是( )。
(A)中调来的负荷指令;(B)电液调节系统;(C)机、炉独立控制系统;(D)功-频电液调节系统。
7. 协调控制系统共有五种运行方式,其中负荷调节反应最快的方式是( )。
(A)机炉独自控制方式;(B)协调控制方式;(C)汽轮机跟随锅炉方式;(D)锅炉跟随汽轮机方式。
8.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的振动情况可由( )来描述。
(A)振幅、波形、相位;(B)位移、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C)激振力性质、激振力频率、激振力强度;(D)轴承稳定性、轴承刚度、轴瓦振动幅值。
9. 当汽轮发电机组转轴发生动静摩擦时,( )。
(A)振动的相位角是不变的;(B)振动的相位角是变化的;(C)振动的相位角有时变、有时
1 / 7
不变;(D)振动的相位角始终是负值。
10. 中间再热机组在滑参数减负荷停机过程中,再热蒸汽温度下降有( )现象。
(A)超前;(B)滞后;(C)相同;(D)先超后滞。
11. 汽轮发电机组的自激振荡是( )。
(A)负阻尼振荡;(B)有阻尼振荡;(C)无阻尼振荡;(D)正阻尼振荡。
12. 发电机同期并列时,它与系统相位( )。
(A)不超过±10°;(B)不超过±5°;(C)不超过±20°;(D)不超过±15°。
13. 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压的稳定主要取决于 ( )。
(A)炉膛热强度的大小;(B)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C)锅炉的储热能力;(D)锅炉的型式。
14. 汽轮发电机在启动升速过程中,没有临界共振现象发生的称为( )转子。
(A)挠性;(B)刚性;(C)重型;(C)半挠性。
15. 径向钻孔泵调节系统中的压力变换器滑阀是( )。
(A)断流式滑阀;(B)继流式滑阀;(C)混流式滑阀;(D)顺流式滑阀。
16. 在全液压调节系统中,转速变化的脉冲信号用来驱动调节汽门,是采用( )。
(A)直接驱动方式;(B)机械放大方式;(C)逐级放大后驱动的方式;(D)油压放大后驱动的方式。
17. 调节系统的错油门属于( )。
(A)混合式滑阀;(B)顺流式滑阀;(C)继流式滑阀;(D)断流式滑阀。
18. 随着某一调节汽门开度的不断增加,其蒸汽的过流速度在有效行程内是( )的。
(A)略有变化;(B)不断增加;(C)不变;(D)不断减少。
19. 某台汽轮机在大修时,将其调节系统速度变动率调大,进行甩负荷试验后发现,稳定转速比
大修前( )。
(A)低;(B)高;(C)不变;(D)略有提高。
20. 波纹管杠杆蝶阀中压调压器,当调整热负荷时,发现错油门卡死,这时中压一号脉冲油压会
( )。
(A)增加;(B)减少;(C)不变;(D)略有变化。
21. 同步器改变汽轮机转速的范围一般为额定转速的( )。
(A)-2%~+5%;(B)-3%~+5%;(C)-4%~+6%;(D)-5%~+7%。
22. 汽轮机启动暖管时,注意调节送汽阀和疏水阀的开度是为了( )。
(A)提高金属温度;(B)减少工质和热量损失;(C)不使流入管道的蒸汽压力、流量过大,引起管道及其部件受到剧烈的加热;(D)不使管道超压。
23. 汽轮机热态启动,蒸汽温度一般要求高于调节级上汽缸金属温度50~80℃是为了( )。
(A)锅炉燃烧调整方便;(B)避免转子弯曲;(C)不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D)避免汽缸受冷却而收缩。
2 / 7
24. 当主蒸汽温度和凝汽器真空不变,主蒸汽压力下降时,若保持机组额定负荷不变,则对机组
的安全运行( )。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不利;(D)有利。
25. 调整抽汽式汽轮机组热负荷突然增加,若各段抽汽压力和主蒸汽流量超过允许值时,应
( )。
(A)手摇同步器减小负荷,使监视段压力降至允许值;(B)减小供热量,开大旋转隔板;(C) 加大旋转隔板,增加凝汽量;(D)增加负荷,增加供热量。
26. 主蒸汽管的管壁温度监测点设在( )。
(A)汽轮机的电动主汽门前;(B)汽轮机的自动主汽门前;(C)汽轮机的调节汽门前的主汽管上;(D)主汽门和调节汽门之间。
27. 圆筒型轴承的顶部间隙是椭圆轴承的( )。
(A)2倍;(B)1.5倍;(C)1倍;(D)1/2倍。
28. 对于直流锅炉,在启动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合格的工质进入汽轮机并回收工质和热量,必须
另设( )。
(A)汽轮机旁路系统;(B)启动旁路系统;(C)给水旁路系统;(D)高加旁路系统。
29. 当需要接受中央调度指令参加电网调频时,机组应采用( )控制方式。
(A)机跟炉;(B)炉跟机;(C)机炉手动;(D)机炉协调。
30. 炉跟机的控制方式特点是( )。
(A)主蒸汽压力变化平稳;(B)负荷变化平稳;(C)负荷变化快,适应性好;(D)锅炉运行稳定。
31. 当汽轮机转子的转速等于临界转速时,偏心质量的滞后角( )。
(A)φ<90°;(B)φ=90°;(C)φ 90°;(D)φ趋于180°。
32.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征是( )。
(A)主频率与转子的转速一致;(B)主频率与临界转速一致;(C)主频率与工作转速无关;(D) 主频率与转子的转速一致或成两倍频。
33. 交流电( )mA为人体安全电流。
(A)10;(B)20;(C)30;(D)50。
34. 直流电( )mA为人体安全电流。
(A)10;(B)20;(C)30;(D)50。
35. 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常用照明,应该保证足够的亮度。在操作盘、重要表计、主要楼梯、
通道等地点还必须设有( )。
(A)事故照明;(B)日光灯照明;(D)白炽灯照明;(D)更多的照明。
36. 电缆着火后无论何种情况都应立即( )。
(A)用水扑灭;(B)通风;(C)用灭火器灭火;(D)切断电源。
37. 如发现有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并足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者,应( )。
3 / 7
(A)汇报领导;(B)汇报安全部门;(C)立即制止;(D)给予行政处分。
38. 汽轮机变工况运行时,容易产生较大热应力的部位有( )。
(A)汽轮机转子中间级处;(B)高压转子第一级出口和中压转子进汽区;(C)转子端部汽封处;(D)中压缸出口处。
39. 汽轮机启动进入( )时零部件的热应力值最大。
(A)极热态;(B)热态;(C)稳态;(D)准稳态。
40. 衡量凝汽式机组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是( )。
(A)热耗率;(B)汽耗率;(C)相对电效率;(D)煤耗率。
41. 降低初温,其他条件不变,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
(A)提高;(B)降低;(C)不变;(D)先提高后降低。
42. 在机组允许的负荷变化范围内,采用( )对寿命的损耗最小。
(A)变负荷调峰;(B)两班制启停调峰;(C)少汽无负荷调峰;(D)少汽低负荷调峰。
43. 高压加热器在工况变化时热应力主要发生在( )。
(A)管束上;(B)壳体上;(C)管板上;(D)进汽口。
44. 汽轮机停机后,转子弯曲值增加是由于( )造成的。
(A)上下缸温差;(B)汽缸内有剩余蒸汽;(C)汽缸疏水不畅;(D)转子与汽缸温差大。
45. 当汽轮机膨胀受阻时,( )。
(A)振幅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B)振幅与负荷无关;(C)振幅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减小;(D)振幅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46. 汽轮机的负荷摆动值与调速系统的迟缓率( )。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成非线性关系;(D) 无关。
47. 滑参数停机时,( )做汽轮机超速试验。
(A)可以;(B)采取安全措施后;(C)严禁;(D)领导批准后。
48. 滑参数停机过程与额定参数停机过程相比( )。
(A)容量出现正胀差;(B)容易出现负胀差;(C)胀差不会变化;(D)胀差变化不大。
49. 3000r/min的汽轮机的超速试验应连续做两次,两次的转速差不超( )r/min。
(A)60;(B)30;(C)20;(D)18。
50. 汽轮机启动暖管时,注意调节送汽阀的疏水阀的开度是为了( )
A提高金属温度 B减少工质和热量损失 C不使流入管道的蒸汽压力,流量过大,引起管道及其部件受到剧烈的加热 D不使管道超压
51. 机组变压运行,在负荷变动时,要( )高温部件温度的变化。
(A)减少;(B)增加;(C)不会变化;(D)剧烈变化。
52. 蒸汽与金属间的传热量越大,金属部件内部引起的温差就( )。
(A)越小;(B)越大;(C)不变;(D)少有变化。
53. 汽轮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汽缸和转子的热应力( ) 。
4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