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9 22:55: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酸等。

12酵母Ⅲ型发酵:即生产生长不相关型 ,其生长特点是:当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微生物的生长停止以后,产物才开始通过中间代谢大量合成。即产生该类产物的微生物,其营养期和分化期在时间上是完全分开的。非生产联动型的产物大多数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数的抗生素和生物毒素,以及维生素类。它的产物形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产量远低于碳源的消耗量。 二、填空题

1、末端产物(终产物)阻遏方式普遍存在于 氨基酸 、 核苷酸 生物合成途径中。 2、按照操纵子模型理论,在DNA分子的不同区段上至少有4种基因,即 调节基因R 、 操

纵基因O 、 启动基因P 和 结构基因S ;其中启动基因P 和 结构基因S 又构成操纵子。

3、在酵母Ⅱ发酵液中添加 葡萄糖 发酵的终产物是 甘油 。

4、谷氨酸合成中,NH4+适量则生成 谷氨酰氨 ,不足生成 á-酮戊二酸 ,过量生成 谷氨酸 。

5、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可以用来积累 大量 的中间产物和 少量 的末端产物。 6、突变发生在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都可获得( )突变株。

三.1答:酶活性调节的两种主要调节机制为:

1)共价修饰: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与一化学基团共价连接或解

开,酶的构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活性活化或钝化的作用。除去或加入的化学基团可以是磷酸基、甲基、乙基、腺苷酰基,共价结合部位一般为丝氨酸残基的-CH2OH。可分为可逆共价修饰和不可逆共价修饰。

2)变(别)构控制:

① 变构酶有一个以上的结合位点。除了结合底物的活性中心 外,在同一分子内还有一些分立的效应物结合位点;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② 主要位点和副位点可同时被占据;

③ 副位点可结合不同的效应物,产生不同的效应;

④ 效应物在副位点上的结合可随后引起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从而影响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

⑤ 变构效应是反馈抑制的理论基础,是调节代谢的有效方法。 (P63-65)

2答:操纵子可分为诱导型操纵子(负向控制)和正向控制。负向控制如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表达产物为阻遏蛋白,乳糖为诱导物。其调控过程:阻遏蛋白与诱导物结合成复合物→使阻遏蛋白结合位点变化→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操纵基因表达不被阻遏→结构基因Z、 Y 、A表达→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通透酶、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能合成。 正向控制:如ara操纵子,其R基因的产物是一种蛋白质, 有诱导物存在下可转化为转录激活剂(激活蛋白), 是转录作用所必需的。

3答:生物素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磷脂的合成。当磷脂合成减少到正常量的一半左右时,细胞变形,代谢产物向膜外漏出,积累于发酵液中。

油酸的作用是引起脂肪酸的成分或量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青霉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肽链的交联,由于细胞膜失去细胞壁的保护,细

5

胞膜受到物理损伤,从而使渗透性增强。

四.1从菌种选育的角度如何提高初级代谢产物的发酵单位 ?

答:

(1)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以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

在直线式的合成途径中,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只能累积中间代谢物而不能累积最终代 谢物。但在分支代谢途径中,通过解除某种反馈调节,就可以使某一分支途径的末 端产物得到累积。

(2)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

抗反馈调节突变菌株,就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或对阻遏有抗性的组成型菌株 ,或兼而有之的菌株。在这类菌株中,因其反馈抑制或阻遏已解除,或是反馈抑制 和阻遏已同时解除,所以能分泌大量的末端代谢产物。 (3)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

微生物的细胞膜对于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具有高度选择性。采取生理学或遗传学方 法,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内的代谢产物迅速渗漏到细胞外。这种解除末 端产物反馈抑制作用的菌株,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 (4)能荷调节

细胞通过调节腺苷酸的比例,来协调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代谢速率。在糖分

解途径中,NAD、ADP、AMP等可作为变构效应物与变构酶结合,促进或抑制糖分解 代谢产生能量。

(5)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解除分解代谢阻遏。

通过诱变使菌株缓慢利用速效碳源,而使得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都能同时被利用,从而解除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作用。

第四部分 微生物次级代谢调节与代谢工程

一、名词解释 1、次级代谢

1、次级代谢主要涉及合成过程,其终产物、次级代谢物对菌的生长不是必需的,对其生命活动可能具有某种意义,通常是在生长后期开始形成的。(上册P72) 2、前体

前体是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被微生物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且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 3、代谢工程

是指籍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或运用重组DNA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 4、诱导物

在生长期内生产期前促进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合物。 二、填空题

1、次级代谢调节类型包括 诱导调节 、 碳分解产物调节 、 磷酸盐调节 、 生长速率调节 、 反馈调节 和 生长速度调节 。

2、通过前体单体聚合的次级代谢物有 四环类 、 大环内酯类 和 安莎霉素类 等抗生素。

6

3、肽类抗生素的合成与蛋白质的合成不同,无需核糖体 、转移RNA 和 信使RNA 。上册课本86页 三、论述题

1、试述头孢菌素C和红霉素的生物合成机制。

1.养分的摄入;

2.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

3.小分子建筑单位(次级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的生物合成(前体聚合:四环类、大环内酯类、聚酮类和肽类抗生素);

4.如有必要,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

5.这些前体进入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有途径;

6.在次级代谢的主要骨架形成后做最后的修饰,成为产物。

第五部分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发酵动力学

生化反应工程的基础内容之一,以研究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和环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征,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合适条件,以及各种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发酵罐的设计放大和用计算机对发酵过程的控制创造条件。 2、分批培养

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接种后只维持一定的温度,对PH值不加控制,对于好气培养过程还需通气搅拌,不向培养基中加入或移去任何物质的培养方式。(课本上册200页) 3、比生长速率(μ)

将菌体浓度的自然对数与时间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为u,即比生长速率。是反映细胞生长特性的重要参数。

4、维持系数

维持代谢所消耗的碳源与细胞浓度和时间成正比,即式中m为维持系数

(??S)M?mX?t

5、稀释率

即培养液流量与发酵罐内培养液体积之比,是指单位时间内加入的培养基体积占原培养基体积的分率,其倒数是指培养液在发酵罐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6、补料分批培养:是一种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操作方式,在进行分批培养的时候,向反应器内加入培养基的一种或多种成分,以达到延长生产期和控制培养过程的目的. 二、填空题

1、Monod方程的表达式为 U?

UmS ,它描述的是微生物生长和 KS?S7

营养物质 之间的关系。

2、在分批培养中,典型的细菌生长曲线包括 适应期 、 对数生长期 、

生长稳定期 和 死亡期 四个不同生长阶段。

3、在进行任何连续培养的开始,都要先做 分批培养 ,待进入 对数生长期 ,才开始以恒定的流量流加新鲜培养基。 三、选择题

1、黑曲霉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的过程属于:C

A、生长偶联型 B、非生长偶联型 C、部分偶联型 D、以上都不对

2、灰色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的过程属于:A

A、生长偶联型 B、非生长偶联型 C、部分偶联型 D、以上都不对

3、在连续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C

A、迟滞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四、论述题

1、请谈谈和分批培养相比,连续培养的优点?

答:1)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单位时间产量,只保持一个期的稳定状态。2)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值,便于自动控制。3)易于分期控制,可以在不同的罐中控制不同的条件。 2、生长曲线中的稳定期对发酵工业有何意义?如何延长稳定期?

答:稳定期是次生代谢产物发酵生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色素等),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如初生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生产或收获菌体时可在稳定期收获。 延长稳定期措施:补充营养物质(补料);调pH;增加溶氧;调整温度。

第六部分 发酵工艺调控和过程参数检测

一.1呼吸强度:即比耗氧速度(QO2),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 氧气,mmol O2/(g菌?h) 。

2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 O2/(L?h)。 3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3拟塑性流体:在速度梯度达到相当值后,其切应力随du/dh的增长率逐渐降低的流体。 4胀塑性流体:在剪切流动中流体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大,表现出剪切变稠的性质的流体。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发酵中供氧是指氧分子从空气泡里通过 气液界面 、 固液界面 和 液相主体 扩散到 细胞 中。

8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 的文档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8d443kv8j2teb88imu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