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 雏鸡发生脐炎,青年鸡发生皮肤炎、坏死、溃疡、有的形成紫色痂,涂片镜检可见革蓝氏阴性小杆菌
脐炎、皮下出血 雏鸡出现脐炎;急性败血1-2月龄鸡多发,胸腹部、大腿内侧皮肤、出血、溃疡,皮下出血水肿,呈胶冻样;涂片镜检可见葡萄球菌 颈、背部及腿部皮肤毛囊呈结节性肿胀 颈部,两腿及全身皮肤以毛囊为中心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有时有磷片状棕色硬痂
有时痘疹表面形成痂壳 少毛或无毛处皮肤,如鸡冠,肉垂、嘴角,眼皮及腿部等出现痘疹 皮炎 两腿皮肤磷片状皮炎,黑舌症病变及口腔,食道发炎 皮炎 先从趾部出现皮炎,以后口角和眼周出现;肉鸡肝、肾肿大、脂肪肝 皮炎 皮炎先于口角、眼边、腿发生,严重时波及足底
脚和腿部表皮角质层角化严重,脚掌开裂有深缝,甚至趾部发生坏死性皮炎 第六部分 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 病名 相似点 区别点
鸡新城疫 伸颈呼吸,咳嗽,甩头 呼噜、斜颈歪头、脚、翼麻痹、产蛋下降;剖检仅见喉头、气管有粘液,气管粘膜增厚环状出血,肺,脑有出血点
传染性鼻炎 甩鼻,打喷嚏,呼吸困难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鼻塞症状明显,主要表现流鼻液、流泪;剖检鼻腔、鼻窦粘膜红肿或黄色干酪样物质,脸肿但软
鸡败血霉形体病 喷嚏,呼吸罗音 呼吸有罗音,眼角流泡沫样液体;气囊增厚,浑浊,有泡沫样或干酪样物质偶尔脸肿大,教硬
传染性支气管炎 咳嗽,打喷嚏 传播快、呼吸时发出异常声音,喉头、支气管粘液增多,气管由上自下出血明显,有时有栓塞
传染性喉气管炎 咳嗽,呼吸困难 发病迅速、张口伸颈、死亡快,咳出带血的粘液;喉头、气管出血,有大量粘液和血凝块
鸡痘(白喉型)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 呼吸及吞咽困难,窒息死亡;口腔及咽喉部粘膜出现痘疹和假膜;混合其他病型,还可见少毛或无毛的皮肤处出现痘疹
禽流感 咳嗽,罗音,怪叫 呼吸困难、气管有环状出血及分泌物,发烧,产蛋率下降幅度较大,有时见输卵管炎。
第七部分 引起肺脏、气囊病变的疾病 病名 相似点 区别点
鸡白痢 肺有大小不等,黄白色坏死结节 多发于2周龄以内的雏鸡;拉白色糊状粪,心脏和肝脏也有坏死结节
鸡败血性霉形体病 气囊浑浊,增后,囊腔内有黄色干酪物质 多发于心不4-8周龄以内的幼鸡;呼吸困难,眶下窦肿胀;心脏和肝脏无病变
鸡曲霉病 肺和气囊上有灰黄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结节 多发生雏鸡;病鸡呼吸困难,胸壁上也有坏死结节,柔软而富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可见霉菌斑,镜检可见霉菌菌丝及孢子
第八部分 引起肝脏病变的疾病 病名 相似点
区别点
鸡霍乱 肝肿大,表面布满黄白色针尖大坏死点 成年鸡易发,常突然发病,死亡多为壮鸡,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十二指肠严重出血
鸡沙门氏杆菌病 肝肿大,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点 多发生于雏鸡和青年鸡;雏鸡拉白色的糊状粪;心,肺上也有坏死灶;青年鸡的肝脏有时呈铜绿色
鸡大肠杆菌病 肝肿大,表面有一层灰白色薄膜即肝周炎 多发生于雏鸡6-10日龄的青年鸡,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
鸡弯曲菌肝炎 肝肿大,表面和实质内有黄色、星芒状的小坏死灶或布满菜花状的大坏死区 多发生于青年鸡或新开产的母鸡;肝脏被膜下有出血区形成水肿
鸡组织滴虫病 肝肿大,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心凹陷,周边隆起的溃疡灶 多发生于8周龄至四月龄的鸡;一侧盲肠肿大,内有香肠状的干酪样凝固栓子,切面呈同心圆状
鸡包涵体肝炎 肝肿大,表面有点状或斑状出血 多发生于3-9周龄的肉鸡和蛋鸡;肝脏涂片,于细胞核内见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淋巴白血病 肝极度肿大,表面有灰白色肿瘤结节 多发于己于18周龄上,法氏囊胸腺处形成大小不等肿瘤,两腿胫骨肿粗呈“薛状”
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型) 肝肿大,表面有黄白色肿瘤结节 多发于6-18周龄的鸡;心,肺,脾,肾等器官也有肿瘤结节,但法氏囊常萎缩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 肝肿大,呈黄色,质地松软,表面有小出血点 多发于成年鸡,鸡冠,肉髯和肌肉苍白贫血,肝脏出血腹腔内有血凝块或血水,腹腔和肠系粘膜有大量脂肪沉积,
第九部分 引起肝脏病变的疾病 病名 相似点 区别点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排白色水样粪便肾肿,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呈花斑状 3-6周龄雏鸡多发,死亡率高,法氏囊肿胀,出血或内有果酱样物,胸部及腿部肌肉出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传支 排白色水样稀便,肾脏肿大,颜色变淡,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多见于3-10周龄鸡,两侧肾脏肿胀严重,有尿酸盐沉着,质地坚硬;死亡率高;成年鸡产蛋量下降,蛋壳粗糙,产畸形蛋,病鸡康复后产蛋量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 痛风 排白色石灰样稀粪,肾肿,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肾脏颜色变黄,有大量尿酸盐趁着,通常一侧萎缩,另一侧明显肿胀,输尿管增粗,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有时可见结石;心外膜,心包腔肝被膜均见有大量尿酸盐覆盖
鸡病毒性肾炎 肾不肿或稍肿,颜色变淡,呈淡黄色,排白色稀粪 1日龄鸡最易感染,成年鸡呈隐性感染,不出现肾炎病变;内脏可见尿酸盐趁着,特征性症状是生长发育停滞,产蛋量下降,而蛋品质没有变化 三、常见疾病处理措施 (一) 用药
1、预防用药,根据肉鸡常发病及饲养周期制定肉鸡公司用药程序。 第一阶段(1~10日龄),防治因垂直传播带来的疾病,育雏初期重点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
道病,选择肠道易吸收的药物,为减少用药应激及降低劳动强度,一般采用一日龄孵化
厅注射。
第二阶段(11~20日龄),防制因免疫、转群、扩群应激降低机体抵抗力,以预防呼吸道病和球 虫病为主。
第三阶段(21~30日龄),防制因扩群、脱温等环境改变造成致病菌水平传播,以控制呼吸道病
感染和病毒性疾病为主,必须选用广谱、易吸收的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 第四阶段(31~40日龄),肉仔鸡生长迅速,环境变化大,污染严重,选择肠道易吸收的抗菌、
抗病毒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2、治疗用药
(1) 疾病的确诊:各场技术员根据每日死淘进行剖检,初步作出诊断,并立即上报,疫情重,有 发展趋势应送死淘鸡到总公司确诊。
(2) 用药:经确诊后由肉鸡公司技术部和本场场长及技术员共同确定用药治疗方案。 A、如确诊为大肠杆菌病感染,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肠道易吸收的药物进行口服用药,连用3~5天,有利于迅速康复。
B、如确诊为慢性呼吸道病感染,预防慢呼用药剂量立即改为治疗用药剂量,而预防大肠杆菌病用药剂量不变,连用3~5天。
C、如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应选择广谱而易吸收的药物或联合用药,连用3-5天,以巩固疗效。
D、如鸡只确诊有球虫感染,应立即口服抗球虫药,连续用药3-5天,进行治疗,并同时添加预防剂量的防大肠杆菌病药物,添加多维等有利于肠粘膜修复,防止继发感染。 3、应激用药规定
(1)应激指扩群、防疫、寒流、大风、暴雨、高温、抓鸡、转群所引起的病理性反应。 (2)为防止上述应激所带来的损失,以上情况发生前应及时用药,连用2~3天。 (3)防止应激的药物:Vc、金维补、碳酸氢钠等。 4、药物效果的评定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及时对用药做出评定,使用前后病情是否稳定,如果无效,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经兽医主管同意后及时更换。 (二)疫苗的保存、使用、发放
1、技术员根据免疫计划提前计算好疫苗用量,提前1-2天申请,疫苗到场后技术员监督保管查收疫苗,要求疫苗运输用泡沫保温箱并加冰袋。疫苗收到放于冰箱按要求存放保存(技术员监督)。
2、疫苗使用前,技术员先根据饮水量多少计算出该次免疫需分几次进行,要求免疫时间6小时/栋,根据计划分发疫苗,要求每份疫苗稀释后1-1.5小时饮完(夏季1小时之内
)。
3、免疫完毕后,回收疫苗瓶及瓶盖,跟发放数量相符合后方可回收处理。 (三)监督检查
免疫前驱赶鸡只运动,免疫后注意残弱鸡挑选淘汰,注意检查鸡只是否饮到疫苗,可在
每栋舍的不同部位挑选50-100只鸡检查鸡的喙部或嗉囊是否呈蓝色。 (四)免疫效果的评定
免疫前检测抗体滴度,免疫后7天进行检测,做到新城疫免疫均匀。如果抗体滴度不均匀,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免。 (五)检测工作 1、水质检测
(1)检测时间:进雏前3-4天,进雏后每星期一次。
(2)检测项目:水井及鸡舍水线中的水、PH值,要求总大肠杆菌数小于100个/升。致病性
大肠杆菌小于3个/升。
(3)结果处理:进雏前水质必须合格,不合格重新处理,进雏后水质按要求处理。 2、抗体检测:主要检测新城疫抗体。
(1)检测时间:小鸡第三次免疫前1天及免疫后1周,大鸡第三次免疫前1天及免疫后1周。
(2)检测项目:新城疫抗体滴度,24-29日龄3-4log2左右,出栏前5log2左右。 (3)结果处理:要求滴度均匀,如有异常,须重新加免或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等。 3、药敏
(1)检测时间:小鸡15日龄左右。大鸡15日龄、25日龄左右。也可根据病情随时做药敏。
(2)检测项目:筛选防大肠杆菌高敏中敏药。 (3)结果处理:根据药敏进行口服或注射用药。 4、病毒分离
可根据鸡群发病情况,如果鸡只出现异常或病因不明可进行病毒分离。 (六)消毒剂的发放、保存
1、根据消毒程序计算消毒药用量,半月一申请。 2、消毒剂使用必须有小组长或技术员监督。
3、消毒剂使用完毕后,包装回收必须数目相符合。 4、消毒剂发放、使用可参考用药分发、使用格式。 (七)消毒结果的判定。
消毒完毕后,可采取空气暴露法检测微生物是否超标。 (八)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1、新城疫的应急预案
肉鸡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生新城疫,应立即遵循以下防治措施: (1)隔离消毒 A、发病舍内消毒一日1-2次,发病舍周围环境消毒一日一次,全场环境消毒一周二次。 B、发病舍进行封闭,有关人员出入必须洗手消毒,脚踏消毒池,每次出入必须喷雾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C、固定专用料车,进场、出场也应喷雾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饲养管理
A、消除发病因素,减少应激。
B、通风应保持至少1倍量通风,防止因保温,而减少通风量,继发大肠杆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病。
C、舍内应尽量保持暗光照,尽量勿惊吓鸡只,减少应激发生防止鸡只死亡。 (3)疾病防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