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杨仙岭隧道出口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
作者:袁文魁 王振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
摘要: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工程地质特点,选择适杨仙岭隧道在施工中的最佳超前地质预报组合和监控量测方案。
关键词: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地质特点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杨仙岭隧道属赣州至大余高速公路(茅店~三益段),位于赣县茅店的南田村境内,隧道最大埋深约208米,设计车速为100KM/h。
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7+461.4~ZK9+185,全长1723.6m,其中本合同段施工桩号为ZK8+492.110~ZK9+185,隧道长692.89m。
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7+465-YK9+200,全长1735m,其中本合同段施工桩号为YK8+500-YK9+200,隧道长700m。 2.自然地理与地质特点 2.1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地貌,区内最大标高409.5m,最低标高125.5m,相对高差284m,隧道通过的山体为刃脊状山,山体自然坡度变化较大,上陡下缓,最陡处坡角大于60度,隧道进出口处山体走向与线路走向平行,坡面次级冲沟,植被较为发育,植被主要为乔木,冲沟地段广泛种植农作物。 2.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隧址所在地区的区域构造从属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与武夷山新华夏系隆起褶皱带西缘交接复合部位,隧址地表为第四系残破积层及基岩风化层广泛覆盖,构造迹象不清晰,下伏地层为寒武系高滩组变质砂岩、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及闪长岩、辉绿岩岩脉;隧道部分路段位于寒武系高滩组变质砂岩与燕山期侵入岩接触位置,燕山期侵入岩具明显多次侵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