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翻译研究
作者:刘芳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从目的论的视角对我国企业外宣翻译中的忠实性问题、可读性问题和目标语读者接受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该忠于翻译目的、分析文本类型并照顾目标语读者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有效地达到企业外宣翻译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企业外宣翻译 一、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西方的“等值理论”在传统译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的对等,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而对翻译活动中其他相关因素的研究则不够重视。
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并提出了翻译的三条准则:篇际一致准则、篇内一致准则和目的准则。在这三条原则中,篇际一致从属于篇内一致,篇内一致又从属于目的准则。可见,目的准则是翻译的最高准则,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二、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企业外宣的突出问题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他们可能不熟悉的中国国情、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外受众阅读习惯的汉语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或阐释,该删则删,该增则增。归纳起来,企业外宣翻译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 忠实性问题
忠实性问题又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中式英语(Chinglish)的泛滥
中式英语指那种由汉语和英语混合而成、在措辞和句法结构上带有汉语痕迹的生硬英语表达。
2. 未能真正体现原文文本含义
根据目的论的思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和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时,译文未必真正忠实于原文文本的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