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地理3月份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写在本试卷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栏中,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世界经济正步入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这为旅游业尤其是国际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同比增长4.4%。旅游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未来10年间最富活力的增长点。 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 下列活动属于现代旅游的是( ) A. 古代文人墨客畅游泰山
C. 到威海的刘公岛寻觅北洋水师的雄风
B. 在风景名胜处栽培观赏树木 D. 去外地上大学
2. 下列关于旅游业对文化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C. 促进传统的手工艺品的发展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旅游及其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1题详解】
A项属于古代旅游,B项属于人类生产活动,D项属于人口迁移。 【2题详解】
- 1 -
B.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D. 促进现代文化的保护
现代文化是新兴文化,没有多少地域性,因此不是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内容。旅游业有利于一个地区挖掘、保护传统文化。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 3.下列关于旅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 旅游是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 质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
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正确。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B正确。旅游是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C正确。旅游是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D错误。 点睛: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是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旅游是离开常住地一段时间的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4.以下四幅图表现的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当前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的口号,其目的是减少旅游时带来的( )
B. 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D. 旅游是在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
A.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C. 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
B.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 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详解】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的口号,其目的是减少旅游时带来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破坏。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
5.瑞典北部边陲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天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当地人用一块块冰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曰“冰砌旅馆”,吸引大量年轻人投宿。青年人到“冰砌旅馆”旅
- 2 -
游的目的是( ) A. 增长知识 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旅游的特点。
【详解】娱乐、消遣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现代旅游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娱乐旅游占优势。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 6.现代旅游活动包括的内容有( )
①旅游观光 ②娱乐 ③游牧活动 ④购物 ⑤食宿 ⑥交通 ⑦通讯 ⑧疗养 A.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现代旅游活动包括的内容有旅游观光、娱乐购物、食宿、交通、疗养等,①②④⑤⑥⑧对,D对。通信、游牧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的内容,⑦③错。A、B、C错。
点睛:现代旅游活动有观光为目的,也能愉悦放松心情,有疗养为目的,也能欣赏风景。都包括的内容有旅游观光、娱乐购物、食宿、交通、疗养等。旅游活动中有体验生活,但不会参与游牧活动。通信不属于旅游活动内容。
7.2016年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进一步倡导“绿色旅游”。下列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是( )
①携带自己的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自驾车旅游,不乘坐旅游大巴 ③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④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 3 -
B. 科学研 C. 探险寻古 D. 娱乐、消
B. ①②③⑤⑥⑦ D. ①②④⑤⑥⑧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
【详解】自驾车旅游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的浪费,不属于绿色旅游。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以记忆为主,难度较小。 8.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近观可得 B. 泰山最宜夏季观赏
C. 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修建亭、榭、廊等 D. 观赏江河湖海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不同的景观选择不同的观赏位置,可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峰峦之雄伟,惟远观可得,故A项错误。
9.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意境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 A. 形象美 【答案】D 【解析】
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的意境反映了自然景观的听觉美,有惊鹊叫声、鸣蝉、说话声、蛙声等,D对。词中景象主要是通过听觉,让人展开的想象,没有直接反映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A、B、C错。 10.铁路是文化景观,而火车不是文化景观,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 A. 时代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文化景观的空间性的表现①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②文化景观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为火车能够运动,不具有空间性特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黄山位于下列哪个省( ) A. 江苏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听觉美
B. 空间性 C. 多样性 D. 指示性
B. 福建
- 4 -
C. 湖南 D. 安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