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
【最新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3.基因的概念(Ⅱ)。4.DNA分子的复制(Ⅱ)。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6.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5
7.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答案
思考一:不是,差速离心需在同一过程中多次改变转速,以分离多种不同物质(或细胞器)。
思考二:不是,HIV。
思考三:不携带,遗传信息是指能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RNA酶的碱基序列)的信息,tRNA
只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思考四: 细胞生物和DNA病毒
考点1 探索遗传物质历程的经典实验
一|线|考|情
【样题1】 (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用N代替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N代替P标记DNA,A项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答案 C
【样题2】 (2019·浙江选考)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5
32
15
32
10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高温加热会破坏转化物质DNA的活性,甲组培养皿中应该只有R型菌落,A项错误;乙组中S型菌提取物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催化水解了,所以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B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C项正确;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答案 C
105
105
考|向|微|练
考向 对有关实验过程的理解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赫尔希和蔡斯用S和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才能侵入大肠杆菌。(×)
提示: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4)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DNA可使小鼠致死。(×)
提示: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可使小鼠致死。
105
35
35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