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一单元 小数除法
1.整数除法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2.整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添0再继续除,商应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继续定商;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应在商的个位用0占位,并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被除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0继续除。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商的中间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们补“0”占位 4.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 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5=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7
2、 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被除数÷除数=商 3、 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比要求多除出一位),再根 据“四舍五入”法保留要求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人民币兑换:人民币﹦外币×汇率 外币﹦人民币÷汇率。货币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6、 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5.67,8.54。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5.67245…,5.6767…。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5.6767…,4.123123…。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4、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例:23÷10=÷=230÷100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例:24÷4=6 48÷4=12 24÷=60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上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 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平移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并标上相应字母。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对称、旋转。 1.运用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案;
(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旋转点; (3)确定旋转度数;
(4)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先选好基本图案;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1、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备注:整数包括正整数,0,
负整数,其中0和正整数也称自然数。
3、 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例:2X5=10 10是2和5的倍数,2和5是10的因数。
4、 两个自然数相乘(0除外)相乘的积是两个自然数的倍数,两个自然数是他们积的
因数。例:15X6=90可知,15,6是90的因数,90是15和6的倍数。 5、 被除数除于除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那么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
是被除数的因数。例:90÷15=6可知,15,6是90的因数,90是15和6的倍数。
5. 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通过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a. 乘法算式:找一个数倍数就是用这个数和任意一个数相乘的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
的倍数。通常从最小的自然数1开始乘起。例:7的倍数:7,14,21,28,35。。。。。 b. 除法算式: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不是另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用这个数除于
另一个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c. 一个数倍数特点: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通常写一个数
的倍数时,要在写出几个后面用省略号。。例:7的倍数:7,14,21,28,35。。。。。 其中7的倍数最小是7,没有最大倍数。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