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型与分值
1.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论述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4.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期末成绩评定说明:期末考试不及格的,直接以卷面成绩显示;期末考试及格的,再加上各类平时成绩,成为终评成绩;期末成绩60%,各类平时成绩40%。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一句话三功能
拉斯维尔在著名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一句话”是指“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三功能”是指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二、简答题
1、传播学与新闻学有何差异?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要比新闻学广泛 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传播学重视定量研究,新闻学重视定性研究 2、如何从组织传播的视角策划企业活动
⑴从组织传播的信息流向来看,
A信息的下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多途径发布,造势,大张旗鼓)?
B信息的上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金点子征集)?
C信息的平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讨论会、学习会)?
⑵从传播的主要层次来看,需要考虑
A自我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激励个体的自觉学习)?
B人际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话题)?
C大众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新闻点)?
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⑴依赖大众传播工具,有专门的传播组织和职业传播者 ⑵信息的公开性、选择性和社会性,传播快捷性。 ⑶受众的匿名性,信息的单向流动性。
⑷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互为补充,互相交互。
4、以传播学四大先驱及施拉姆为例,说明早期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⑴传播结构与过程研究。拉斯维尔提出传播5W模式,拉扎斯非尔德提出两极传播模式。
⑵传播技巧与效果研究。拉斯维尔的著作《传播的社会结构和功能》,霍夫兰对宣传战的研究,著有《传播与劝服》,是现代的态度改变的研究的开端。
⑶传播与群体、社会关系研究。勒温提出团体动力论,拉扎斯非尔德提出舆论领袖概念,认为是舆论领袖改变了其亲戚朋友的态度。
⑷综合研究。作为集大成者,施拉姆把四大先驱的传播学成果提炼并把它们体系化,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是传播学真正成为一个学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