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有引力定律 F=G
m1m2r2 G=6.67×10
-11
N?mkg22
5.涉及引力的计算模式: 引力==向心力
6.人造卫星的线速度和周期 v? 7.第一宇宙速度 v1?五、机械能
1.功 W?Pt 2.恒力功 W=FSCos? 3.平均功率 P?Wt?Fv
GMr,T?2?r3
GMgR,v1?GMR?, 4.瞬时功率 Pt?Ftvtcos力与速度同向时 Pt=FtVt
5.动能 Ek
==12mV, Ek=
2
P22m
重力势能 Ep=mgh,WG???Ep 弹簧的弹性势能 EP?12kx
2 机械能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6.动能定理: ?W外=
12mv22—1mv12
2 7.机械能守恒定律: 条件: 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 mgh1+1mv12==mgh2+1mv2
22 8.功能原理: 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9.功能关系: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
Q?fS相对?E2?E1 六、动量
1.物体的动量 P=mv, 2.恒力的冲量: I=Ft 3.动量定理: Ft=mv2—mv1 4. 动量守恒定律 :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
’’
m1v1+m2v2 = m1v1+m2v2
5.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1+MV2=(M+m)V 七、振动和波
1.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2.单摆振动周期 T?2?Lg
3.弹簧振子周期 T?2?mk
4.波长 ??vT?v
5.波速 八、热和功
1.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分子的质量 3.摩尔体积 4.分子所占的体积 5.分子的直径,固液分子距离 6.热力学第一定律 7.没有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量 九、静电学
1.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 定义式 点电荷电场场强 匀强电场场强 3.电势,电势能 4.电场力的功 f v??T??f
d?VS
m?MN
AV?M?
v?VN
Ad?3v?M3?N?36vA? ?E内?W?QQ?cm?t F?kq1q2r2 E?Fq E?kQr E?Ud
UA?E电,Eq电?qUA
W=qUab
5.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qU? 6.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y?121qEL212mv
22at2?2mV02?1qUL2mdV02qULmdv20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tg??vyvx?
Q 7.电容器的电容 c?
电容器的带电量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十、恒定电流
1.欧姆定律 2.电阻定律 3.电功率 4.电功 5.焦耳定律 6.串联电路总电阻 电压分配
功率分配 7.并联电路总电阻 并联电路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功率分配 8.全电路欧姆定律 9.路端电压 10.电源的效率 11.电源总功率 电源输出功率 U Q=cU c??S4?
kd I?U ? U=IR R?U
RI R??LS P=UI 纯电阻 P?I2R?U2
R2W=Pt=UIt 纯电阻 W?I2Rt?URt
Q?I2Rt R=R1+R2+R3
U1,U?R1U1?R1U 2R2R1?R2 P1R1,
P?PR11?2R2R1?RP2
11R?1R??1 1R2RR?R1R2
3R1?R2 I1?R2,I1=R2I2R1RI 1?R2
P1?R2,PP1?R2
2R1RP1?R2 I?ER?r,E?U?Ir
U=E-Ir U?RER?r ??P有P?U?R
总?R?r P总=IE
P2出?IU?IE?Ir
电源内电路消耗功率 P内=Ir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 R=r 12.串联电池组: E?nE0,r?nr0 并联电池组: E?E0,r?r0
n2
十一、磁场:
1.安培力 垂直时 F=BIL 2.罗仑兹力 垂直时 f=qvB 3.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 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 4.磁通量 5.磁力矩 十二、电磁感应
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4.转杆电动势公式: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6.自感电动势: 十三、交流电
1.中性面 2.电动势最大值 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倍
5.变压器 6.感抗 qvB?mv2
R R?mv,qBT?2?m
qB ?=BS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M=nBIS有奖 (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E?BLV E?n??B?t=n??tS
22 F?BLV
R?r E?122BL? Q???R
1匝 E?I自?L?t
?m=BS , e=0
?m?NBS?,?t?0
i=ImSin?t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2 P入?P出,
U1U?n1
2n2 XL?2?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