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Fe(OH)3的Ksp是最小的,所以它最先出现沉淀,故A正
确;
B.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为易除去的铁离子,用氧化铜调节PH,不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溶液中设物质的量为1mol,n(SO42-)=5mol,n(Cu2+)+n(Fe2+)+n(Fe3+)=4mol,但Cu2+、Fe2+、Fe3+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所以该混合溶液中c(SO42-):{c(Cu2+)+c(Fe2+)+c(Fe3+)}>5:4,故C错误;D.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悬浊液中,因为FeCl3的水解产生的氢离子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Cu2+)增大,故D正确;故选C. 10.【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解析】A.Fe3+有氧化性,陈述Ⅰ正确,Fe 2(SO4)3可作净水剂,陈述Ⅱ正确,Fe 2(SO4)3作净水剂的原理是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B.浓硫酸有腐蚀性,陈述Ⅰ正确,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使铁钝化,故常温下浓硫酸能用铁罐盛装,陈述Ⅱ错误,故B错误;C.Cl2是非金属单质,陈述Ⅰ正确,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陈述Ⅱ正确,氯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D .熔融状态的Al2O3中有自由移动的Al3+和O2-,陈述Ⅰ正确,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陈述Ⅱ正确,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11.答案CD
命题立意: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
解析:A中铝熔化而铝箔不熔化,故熔点为铝<氧化铝,A错;B中能够与Ba(OH)2反应生
?2?成白色沉淀的还可能是SO23或CO3,故B错;C中石蕊遇酸变红,而此时变黑,正是因浓
硫酸具有脱水性;D中加碘盐中的KIO3与KI在酸性条件下会反应生成I2,使CCl4层呈紫红色。 12.【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判断等。
【解析】A.分子式为C8H8的烃含碳量非常高,所以燃烧时有大量浓烟产生,正确;B. 立方
烷的结构简式为, 不含不饱和键,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
水褪色,也不能发生加聚反应,错误;C.分子式为C8H8只含有一个环的芳香烃结构简式为
,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正确;D.立方烷的结构简式为,
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13.答案CD
命题立意: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种,正确。
解析:A中铝熔化而铝箔不熔化,故熔点为铝<氧化铝,A错;B中能够与Ba(OH)2反应生
?2?
成白色沉淀的还可能是SO23或CO3,故B错;C中石蕊遇酸变红,而此时变黑,正是因浓
硫酸具有脱水性;D中加碘盐中的KIO3与KI在酸性条件下会反应生成I2,使CCl4层呈紫红色。
14.【答案】B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0-2min内的平均速率v(SO2)=v(CO)=(2.00mol-0.80mol)/2L·2min=0.3 mol·L·min
-1
-1
,A错误;2min时,n(CO)= 0.80mol,n(CO2)=△n(CO)= 2.00mol-0.80mol=1.20mol,4min
时n(CO2)= 1.20mol,说明在2min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在2-4min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无变化,B正确;在2min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且平衡时n(CO)=0.80mol,n(CO2)=n(SO2)=△n(CO)= 2.00mol-0.80mol=1.20mol,则K= c(CO2)·c(SO2)/ c(CO)=0.9,升高温度,K=1.00,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mol MgSO4和1.00molCO,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到达平衡时n(CO2)>0.60mol,D正确 15.答案AD
命题立意:考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律。
解析:可推知乙为O,则甲为C,丙为P,丁为Cl,戊为Br。A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故A正确;B中戊在第四周期包含过渡元素,故丁和戊核外电子数相差18,B错;C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得电子能力增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为丙<丁;D中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CO或CO2,均只含共价键,D正确。 16.【答案】
(1) 6 mol/L盐酸 ; A的目的是制取CO2,硫酸与CaCO3固体反应生成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
(2) 除去气体中的HCl ; 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防止水蒸气进入D中 .
(3) 2Na2O2+2CO2=2Na2CO3+O2 、 Na2O+CO2=Na2CO3 (4) 78%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等。
【解析】(1)装置A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所以用盐酸而不用硫酸来反应, 故答案为:6mol/L盐酸;A的目的是制取CO2,硫酸与CaCO3固体反应生成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
(2)B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但是不吸收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来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二氧化碳干燥,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水蒸气进入D中,防止对氧气的体积测量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除去气体中的HCl;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防止水蒸气进入D中; (3)装置D中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
(4)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即生成的氧气的量为=
=0.01mol,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过氧化钠的纯度
×100%=78%,
故答案为:78%.
17.【答案】(1)C9H6O2 (2分); 羟基 羧基 (2分) (2)分)
(3)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2分)
—OH
—CH2OH
(2
(4)
(2分)
—CH2CHO
(5) — COOH — CHO — CHO (2分)
—CH2COOH
—CH
CH
—COCH2OH
(6)
CHO
(3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解析】(1)香豆素的分子式为C9H6O2,(Ⅳ)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羧基、羟基。
(2)Ⅰ的分子中含有7个C、6个H、2个O,则分子式为C7H6O2,Ⅰ中含有-CHO,
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OH,邻羟基苯甲醇的结构简式为,
(3)根据合成路径,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4)反应④是自身酯化反应。
(5)苯环上含有两个邻位取代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另一官能团为-COOH或酯基,对应的醛基可为-CHO、-CH2CHO,另一取代基可为-CH2COOH、-COOH、-COOCH3、-OOCCH3、-OOCH等,则对应的同分异构体可能为
(6)
与CH3CH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然后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
,故答案为:
18.答案:
。
考题立意:铁及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解析:(1)K,Na元素的检验用焰色反应,钾元素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火焰呈紫色(2)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