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止的液体表面称为水准面。 2.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我们称它为大地水准面。 3.我们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4.找一个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密合最好的椭球,这个椭球又称为总地球椭球或平均椭球。
5.由于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不可能处处重合,因而在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也不会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u称为垂线偏差。
6.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7.天球是以地球空间任意一点为中心,半径为无穷大的理想球体。地球赤道面与天球交线称为天球赤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交线为黄道,通过天球中心且垂直于黄道平面的直线与天球交点叫黄极。
8.大地坐标系规定以椭球的赤道为基圈,以起始子午线(过格林尼治的子午线)为主圈。
9.大地经度L——过P点的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的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0.大地纬度B——过P点的椭球面法线与椭球赤道面的夹角。由赤道起算,从0°到90°,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11.大地高H——由P点沿椭球面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
12.大地方位角A的定义是:过P点和另一地面点Q点的大地方位角A就是P点的子午面与过P点法线及Q点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由子午面顺时针方向量起。 13.常用大地测量坐标系统 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4.地心坐标系:选择的旋转椭球为总地球椭球,椭球中心就是地球质心,再定义坐标轴的指向,所建立的坐标系。
15.站心坐标系:原点位于地面测站点P,Z轴指向测站点的椭球面法线方向(又称大地天顶方向),X轴是过原点的大地子午面和包含原点且和法线垂直的平面的交线,指向北点方向,Y轴与X、Z轴构成左手坐标系。 16.时间系统:
恒星时、平太阳时、世界时、历书时和力学时、原子时、协调世界时、GPS时间系统
17.守时:将正确的时间保存下来。
18.授时:用精确的无线电信号播发时间信号。
19.正常重力位: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的函数较为简单的可直接计算得到的近似的地球重力位。
20.地球正常重力场4个基本参数:球谐系数fM、二阶带谐系数J2、地球自转角速度ω和ae作为地球正常椭球(水准椭球)的基本参数 21.1、水准面的不平行性:由于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物质分布的情况二变化,所以水准面相互间是不平行的。
22.重力异常:地壳内部物质密度不均匀引起重力加速度变化,使地面点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值与相应的正常重力加速度不相等,其差值叫重力异常。
23.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在闭合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所产生的闭合差为理论闭合差。
24. 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25.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的统一高程系统。 26.大地高系统:以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 27.大地高:地面点沿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 28.测定垂线偏差的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法;重力测量法;综合天文大地重力测量方法;GPS方法。
29.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方法有:地球重力场模型法;斯托克斯法;卫星测高法;GPS高程拟合法及最小二乘配置法等。
30.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三边测量、边角同测法
3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保持必要的精度 3、应有一定的密度 4、应有统一的规格 32.我国大陆布设四个大规模GPS网:国家GPSA、B级网 、全国GPS一、二级网、攀登项目GPS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33.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准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4、要有统一的规格
34.工程控制网首级网的等级与密度,一般根据测区面积和工程任务的需要来确定。
35.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步骤: 1、收集资料 2、实地踏勘3、图上设计 4、写出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5、上交资料
36.设计书的内容包括:测量任务,测区范围测区的自然地理、气象、交通情况,作业依据,旧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新网的起算数据、布设等级、点的数量和网形结构、精度估算结果。
37.观测纲要主要包括:观测的技术要求、观测方法、工作安排、对观测成果的检核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38.外界条件主要是指观测时大气的温度、湿度、密度、太阳照射方位及地形、地物等因素。
39.仪器误差: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等。
40.一测回中各方向2C值的互差,J1型仪器不得超过9秒,J2型仪器不得超过13秒。
41.规范规定2c的绝对值,对于J1型仪器应小于20秒,对J 2型仪器应小于30秒,否则应进行校正。
42.垂直轴倾斜误差对方向观测值的影响,不仅与垂直轴倾斜角v有关,还随着照准目标的垂直角a和观测目标的方位不同而变化。
38.重测是指在基本测回完成以后,对超出限差规定而重新观测的完整测回。重测原则: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测回互差超限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零方向2c互差或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全部重测;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方向数的1/3时,也重测全部测回;3)全部基本测回中,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全部成果重测;4)基本测回和重测成果均应记入记簿;
25.法截面——包含曲面一点法线的平面。 26.法截线——法截面与曲面的截线。
27. 卯酉圈——与椭球面上一点与子午圈相垂直的法截线,为该点的卯酉圈。 28. 子午圈——包含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 29.平行圈——垂直于短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
30.大地线: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曲线。
31.一.所谓地图投影,就是将椭球面上的各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 二.投影变形:角度投影、长度投影、面积投影 三.投影长度比与变形指标 投影长度比——投影面上无限小线段 ds与椭球面上该线段实际长度 dS之比,以m表示,m=ds/dS。长度变形—— v= m-1 m特点:是一个变量,它不仅与点位有关,而且也随该点上线段方向的不同而变化。投影长度比与变形指标
32. 高斯投影坐标换带计算 坐标换带情况: (1)当控制网位于两个相邻投影带的边缘地区并横跨两个投影带,必须把控制网起算点的坐标换算到同一个投影带内。 (2)在分带子午线附近地区测图或进行测量工程时,用到另一带内的控制成果,需要将这些点的坐标换算到同一带内。 (3)当大比例尺测图时,为了限制投影变形,常要求采用3°带、1.5°带或任意带投影,而国家控制点成果通常只有6°带坐标
33.根据椭球元素和定位的变化推求点的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的变化的公式,叫做大地 坐标微分公式。 34.极移 定义: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因而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35. GPS水准 通过GPS测量和水准测量精确求定GPS点的大地高和正常高,则通过高程异常的计算,就得到了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这种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成果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称为GPS水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