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Public relations
课程编码:540086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广告学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推荐教材:居延安主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张亚主编,《公共关系与实务》,科学出版社,2011年
周华安、苗晋平编著,《公共关系理论、技巧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郎群秀主编,《公共关系学》,科学出版社,2012年
杨俊、邵喜武主编,《新型实用公共关系案例与训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广告学、新闻学以及各类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运用传播手段与
沟通技巧,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社会关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案例和实务操作技巧,逐渐培养起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公共关系实践中各种事务的能力,形成一个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在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中,学生也将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实际锻炼。具体基本要求有:
1、熟悉、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树立公共关系意识; 2、了解公共关系的学科发展史; 3、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案例;
4、重点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中的沟通与传播技巧,主要有:公关礼仪、人际交往、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网络传播、危机处理等;
5、能够运用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处理实际事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导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关系的定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现实中的公共关系事件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
第二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三、公共关系学研究应与时俱进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兴起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的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职业化阶段 三、公共关系的学科化阶段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一、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二、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三、文化条件:由“理性”转向“人性” 四、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第三节 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三、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能、作用与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原则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
建议学时:2 建议学时:1
一、职能1:收集信息 二、职能2:提供咨询和建议 三、职能3:沟通、交流、协调、劝说 四、职能4:塑造形象 五、职能5:教育和引导 六、职能6:参与决策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作用 一、监测作用 二、凝聚作用 三、调节作用 四、应变作用
第三节 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求与工作原则 一、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基本要求 二、公共关系的工作原则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专职机构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专职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素质培养与从业资格鉴定考核的相关知识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职业与市场经济 二、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专职机构 一、公共关系公司 二、公共关系部 三、公共关系社团 第三节:公共关系专业人员 一、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为公共关系三要素中的主体和客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公共关系主体(即社会组织)的运行、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理解公共关系客体(即公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三、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内在连结 四、社会组织的外观形象和内在气质 五、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 六、社会组织的代言人:公众人物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一、公众的概念和特征 二、公众的分类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含义、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和传播媒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和传播媒介,学会用所学公共关系传播的相关内容分析现实的公共关系传播问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传播概述 一、传播的含义 二、传播的特点 三、传播的模式 四、传播的效果和层次 五、传播的类型 六、传播的原则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类型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三、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第三节 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种类与优点 四、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的原则
第七章:公共关系的类型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的不同划分标准和其类型的具体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