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根据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行分析; C.根据经常开私家车浪费能源,且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D.根据外出就餐,超量点菜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行分析.
【解答】解:A.使用布质购物袋而不是用塑料袋,既能节约资源,又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故A做法正确;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会造成资源浪费,故B做法错误; C.经常开私家车浪费能源,且污染环境,故C做法错误;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会造成资源浪费,故D做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培养学生们树立环保的意识.
12.下面是小军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钙﹣﹣骨质疏松 C.实验操作与安全: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溫室效应﹣﹣SO2
【考点】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44:加热器皿﹣酒精灯;6S: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313: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528:化学与生活;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热胀冷缩主要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B、人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微粒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故不正确;
17
B、人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故正确;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会造成安全事故,故不正确;
D、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幅度增加.而非二氧化硫.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因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且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故在稀释时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切不可混淆,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13.如图是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D.复合肥料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527: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解答】解:由化学式NH4NO3知道,硝酸铵提供的营养元素是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14.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g O2,同时只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只含有氢元素 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8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16 :压轴实验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题意可以知道,该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至于是不是含有氧元素,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及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所以可以判断在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6g×
×100%=32g,
所以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氧元素的总质量为:32g+32g=64g,这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得出在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得出选项B与我们的判断相符合.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并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求算物质的组成.
15.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 Na2CO3(CaCO3) CO (CO2) 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 A.A B.B C.C D.D
【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85:金属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16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除去杂质的方法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溶解、过滤、蒸发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溶解、过滤、蒸发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
【解答】解:A、Fe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Cl和KNO3均易溶于水,不但用溶解、过滤、蒸发进行分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10 a 54 丙的质量/g 1 丁的质量/g 16 反应前 t时刻 反应后 64 32 0 b 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增减量的多少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再结合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