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1
学前教育学教案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绪论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2、 对学前教育学学科演变有基本的认识 3、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任务和内容 4、 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5、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作为普通教育学的年龄分支学科,学前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类终身发展的初始阶段的儿童,学前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与其他学科相比,学前教育学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学前教育学兼顾理论与实践,以理论为出发点,指导实践。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性。作为教育学的年龄分支学科,学前教育学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需要探究并解释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现象和事实背后的原因,寻找规律,在理论上阐释为什么、是什么等问题。
学前教育学的应用性。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最终是为学前教育实践服务的。学前教育学不仅应当研究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还要探询学前教育实践的指导规律,对其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说明,使理论研究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因此学前教育学具有实践的品质。
学前教育学的综合性。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和研究广泛借鉴了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门学科,脑科学、生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如生态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际互动理论等等都对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建立,促进了这门年轻学科的成熟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演变
(一)国际视野中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欧洲18-19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大批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其教育论著中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思想。
由于教育理论的形成建立,促进了学前教育机构由原来的慈善性质而指向促进儿童成
2
长。这一时期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建立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首次命名为幼儿园,其意为让儿童象大自然万物在花园中一样自由茁壮地成长。他初步创建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批学前教育家的出现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代表人杜威等极大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二)中国视野中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1、近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理论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为代表的学前教育家吸取了国外的教育思想,提出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推行。他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至今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2、中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现状
1、学前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多样化。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为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2、学前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扩大,研究不断深入。 3、学前教育学研究主体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但是这门学科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相比,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照搬与模仿国外的学前教育理论,缺乏对中国本土学前教育规律和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解释和总结学前教育实践。 指导幼教实践。 推动幼教改革。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层面上的理论基础研究。界定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学科结构,研究的原则手段和方法等,属于元教育理论的范畴。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的应用性研究。探讨并揭示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的原理与规律。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和阐明以下内容:
1、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解析学前教育的概念与功能,分析研究各种影响学前教育
发展的思想和流派
2、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研究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依据、选择,课程设计的原则 3、 学前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课程实施的教育方法,教育教学过程。 4、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研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机构教育的相互合作,学前教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