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答案】(1)E (2)D (3)B (4)A (5)C 【解析】对不同句式掌握情况的考查。
(1)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在朗读时用降调。
陈述句的五种基本句型:①主语+系动词+表语②主语+谓语③主语+谓语+宾语④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⑤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2)感叹句:汉语中的感叹句,属于汉语四大句类的一类(其他三类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调,句末都用叹号(!)表示。
(3)疑问句:疑问句的主要交际功能是提出问题,询问情况。疑问句是实际交流中常用的句式,疑问句分为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一般疑问句通常用来询问一件事情是否属实。
(4)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
(5)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B、C三个句子都是兼语句。“兼语句”就是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名词,它是第一谓语的宾语,又是第二谓语的主语;第一谓语由使、令、叫、让、派、请等动词充当。例句主语是“奶奶”,谓语是“买”,宾语是“菜”,“提着篮子上街”做状语。D选项与之一样,“我”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为宾语,“打开书包开始”做状语。 3.【答案】
1.黄叶像蝴蝶一样随风起舞,慢慢飘落。 2.花 以芬芳泌人心脾,氤氲空气,旖旎春情。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呢? 4.爷爷是老头儿。
5.妈妈对我说,她明天到我外婆家去看看。
答案第1页,总15页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可以选用比喻这种修辞进行改写,突出落叶飘落的特点;第2题属于以内容为主的仿写,最好选择自然界的事物,写出它对于环境的作用,体现其价值;第3题要求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掌握方法。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第4题要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抓住句子的主干,能够找到“谁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爷爷是老头儿;第5题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她”;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
4.【答案】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把我打动了。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解析】把字句: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被字句: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让、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5.【答案】1.贝利有着精湛的球艺和高尚的体育道德,难道不应该被誉为“世界足球之王”?2. 红旗鲜艳。3. 邓亚萍每天8:00都会来到体育馆门前。4. 邓亚萍那股被挫折磨练的韧劲和自信,英姿飒爽地登上了与世界高手对抗的大舞台。5. 陈招娣走到红十字箱前。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是对反问句的考查,要知道反问句的句式。2、把句子的主干找到,其他的修饰去掉。3、扩句就是加上修饰语。[来源:Z_x]4、扩句就是加上修饰语。5、扩句就是加上修饰语。
6.【答案】(1)晚上,月亮悄悄地探出了脑袋。 (2)敌人虽然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但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查。 (3)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4)妈妈纠正说他说得不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5)这一次你不得不采到桑叶。 (6)中央电视台宣布了消息。 【解析】
7.【答案】(1)难道高粱的全身不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2)李校长说,他今天要去开会,不能参加你们班的活动。 (3)你不敢说这支笔不是你偷的。 (4)他家的房子太小了,小到我都进不去。
答案第2页,总15页
(5)沿着这条路走,能到小明家?
(6)石间溪流脉脉,如线如缕。塘中碧波闪闪,似锦似缎。 【解析】
句子的类型: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可以把句子分为四类:
(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 陈述一个事实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表示。陈述句有肯定.否定以及双重否定的形式。如: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肯定) 他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否定) 这件事不能不管。(双重否定)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一件事情或表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 一块钱,你有没有?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商量或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语气坚决的,句末用叹号;语气和缓的,句末用句号。
如: 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你应该用功读书。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喜欢. 愤怒. 悲伤. 恐惧. 惊讶. 厌恶等)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 多么大胆而有诗意的想象啊!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规律总结:1.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为此,同考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相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相对应,句式变换时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语言环境下讲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及修辞问题,一般说,防止顾此失彼。 考点:句式变换
8.【答案】著名的钱塘江的潮汐无疑不是今年的最大的。
【解析】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 陈述一个事实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表示。陈述句有肯定.否定以及双重否定的形式。
规律总结: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答案第3页,总15页
方法2:标点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考点:句子的类型[来源:学科网]
9.【答案】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难道不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解析】句式变换就是把某一种句式换成另外一种句式,而表的的意思不变,这样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常见的句式变换主要有: ⑴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如:
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反问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规律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
1、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不……” ;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
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
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 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 考点:句式考察
10.【答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谢谢您陪伴我们走过这段最美的时光。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要以对老师的感谢和依恋为情感基调,感谢的内容应围绕老师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和如何做人的教育两个方面,语言要有感染力。
11.【答案】(1)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平时多积累名言,格言等知识,并加强理解。
12.【答案】(1)这动人的情景把我吸引住了。(2)难道这不是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谊吗?(3)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答案第4页,总1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