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易燃物品遇到明火、电火;实验人员操作不当;学生违规自行接触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等。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实验指导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称职。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随意触摸实验室物品,教育学生不在实验室随便使用明火。
3、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实验室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必须做到“双人双锁”保管。为防止剧毒物品外盗或外流,存放处需安装报警装置。
5、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6、实验室电线、电器必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
7、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第三条处理程序
1、火灾事故按火灾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2、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立即送学校医务室,由校医视伤者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若情况严重则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或拨打“120”救护电话。
3、通知受伤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如实告知情况。
4、保护现场。
5、报告。一般事故24小时内书面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必须立即向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报告。
第九节 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 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
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有校方教育管理或者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车辆或者活动场地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校方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活动或离队;租用的车辆车况差、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驾驶技术不熟练、应变能力差;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械(具)等存在隐患,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等。
第二条 预防措施
1、出发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组织校外集体活动的全过程。行车途中,每辆车至少安排一名教师与学生一起乘车,以便做好监督看护工作。
3、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在校学生校外集体活动服务。
4、活动前,校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把校外集体活动委托给有资质的旅行单位,并要求旅行单位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师生购买保险。
第三条 处理程序
在校外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告和报警
一般事故24小时内书面报告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重大事故应当立即报告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校外集体活动中的交通事故应当首先报警,然后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2、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通知学生家长。
3、事故发生后,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十节 防汛抗洪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预防措施
1、在汛期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发现天气突变或接到上级通知,务必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2、搞好防汛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抓好防汛演练,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当洪水到来时该如何应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防汛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组织年轻力壮的教职工组成抢险队伍,由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随时处理各种突发灾情。
4、准备好充足的防汛物资,固定房间存放,麻袋、沙袋、雨衣、筒靴、手电筒等物品要堆放有序,使用方便。
5、认真做好汛期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安排好汛期值班,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
6、在汛期灵活掌握学生的上学放学时间与时机,一旦发生水灾,及时采取停课、提前放学、延后放学等措施,要把作息时间的变动及时通知相关师生和学生家长,并采取措施做好护送工作的落实,确保师生免遭洪水袭击。
第二条处理程序
1、根据现场情况或接到上级指示后,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向学校发布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防汛抗洪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汛抗洪任务。
2、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封闭危险场所,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供电和重要功能场室设备的防护,保证防洪抗汛的顺利进行。
3、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相关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排水,做到排水畅通;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灾情。
4、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视情况需要撤离的,要组织师生有序撤退到安全地带,避免拥挤踩踏、堵塞通道,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如有校舍倒塌、师生受伤等情况应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并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火速组织营救,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
5、组织有效的后勤保障,保证食品、饮水供应,确保校内师生正常的生活秩序。
6、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家属,对受损的房屋、设施、设备进行维修、重建,对过水后的校舍、设施进行防疫消毒,防止传染病发生。
第十一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为发生地震等突发事件时,最大限度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预防措施
1、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认真组织好防震演练活动,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