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内茂林修竹,丹桂飘香,清泉淙淙,景色优美。以子云亭为中心,还有古仙云观、蒋琬墓、蒋恭侯祠、扬雄读书台、玉女泉及隋唐时期的道教摩岩石刻等。 五、【细读品味】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哪些字用得好? 明确: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上、入”,“上”是“长上”,“入”是“映入”的意思,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优雅和生机盎然,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及“调素琴,阅金经”所展示的画面。(注意:不能只是翻译,要加一定的修饰语。) 示例: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台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者佛经。 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以此来表明自己品德高尚和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知识链接: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5
种推理形式。 六、【合作探究】 1、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 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 明确:“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 哪个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明确:馨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采用比兴(或比喻、起兴)手法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知识链接: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 室不在华,有贤则贵。 4、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明确:①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交往的人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日常生活情趣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6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结: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 5.本文中,作者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的 原因是什么? (用课文原句回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高尚情操?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向的手法叫什么? 明确:“惟吾德馨”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陋室) 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成语积累: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高洁傲岸:多用于形容处于某种不良环境中的个体所表现出的高尚节操,一身傲骨,绝不向困难低头,向恶势力妥协,也绝不轻易屈服。 七、【拓展思考】 1、讨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7
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问题: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 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你会如何回答他? 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而是高雅脱俗的。 八、【巩固练习】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九、【创意表达】 1、仿写陋室铭填空 仿陋室铭----怀念稼先爷爷 名不求有,干事就行。利不求多,温饱则成。斯是陋室,唯邓德馨。砖墙映树红,山色入帘青。谈笑仅同志,往来少亲人。加紧做实验,搞理论。无专家之外援,无权威之指津。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