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应当认识到,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的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化的价值和审美标准来批判他的建筑,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粗野主义”倾向 1、涵义:
“粗野主义” 是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其典型特点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结合”。 2、代表人物:
勒·柯布西耶、斯特林(英国)、鲁道天(美国)、
前川国男、丹下健三(日本)等 3、代表作品:
马赛公寓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亨斯特登学校 公园山公寓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 仓敷市厅舍
比较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与 “粗野主义” ,两者有何不同?
前者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的“全面空间”;
后者则是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典型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
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结合”。
四、“典雅主义”倾向 1、涵义:
“典雅主义”——( 形式美主义)是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
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建筑风格庄重精美 ,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正与典雅的庄严感。又称“新古典主义”。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等。 代表作品:
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美国馆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西雅图世博科学馆 纽约世贸中心
比较 “典雅主义”与 “粗野主义” 以及“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有何不同?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流行于美国; “粗野主义” 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而后者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