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45: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年级下期

第一讲 加减混合运算的简算

例 1 计算:(1) 3205+8749-6749

(2) 9143-6287+5287

解:(1) 观察发现, 加数 8749 与减数 6749 的末三位数字相同, 如果让这两个数先抵消一下, 计算就会简便。因为加数大减数小, 抵消后的数还是加数, 所以 3205+8749-6749 =3205+(8749-6749) =3205+2000 =5205

(2) 观察发现, 减数 6287 与加数 5287 的末三位数字相同, 如果让这两个数先抵消一下, 计算就会简便。因为减数大加数小, 抵消后的数还是减数, 所以 9143-6287+5287 =9143-(6287-5287) =6143-1000

从上面两题可以发现:加减混合运算, 为了使计算简便而需要添上括号时, 如果在加号后面添上括号, 括号里面的数不必改变运算符号;如果在减号后面添上括号, 括号里面的数必须改变运算符号, 由加变成减, 由减变成加。简单地说就是, 在添上括号时:加号后面添括号, 原来加减不变号; 减号后面添括号, 原来加减要变号。

有时, 为了使计算简便, 需要去掉括号, 这条规则可以反过来用。简单地说就是, 在去掉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加号, 原来加减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 原来加减要变号。

例 2 计算:(1) 1524+(3476-1584)

(2) 7369-(4369-1055)

解:(1) 1524+(3476-1583) =1524+3476-1583 =5000-1583 =3417

(2) 7369-(4369-1055)

=7369-4369+1055

=3000+1055 =4055

上面的例题,再一次印证了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养成这种好习惯。

练 习 一

1. 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横线上填数。

(1) 564-496+196=564-( ○ ) (2) 397+748-548=397+( ○ ) (3) 843-567+967=843+( ○ )

1

(4) 638+293-593=638-( ○ )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9043-5678+1678 (2) 5867+4492-3492 (3) 6138-5476+8476 (4) 3264+2259-4259 3. 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横线上填数。

(1) 374+(526-312)=374○ ○ (2) 824-(324+158)=824○ ○ (3) 579-(279-108)=579○ ○ (4) 384+(495+216)=384○ ○ (5) 607-(514-293)=607○ ○ 4.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9473-(6473-2815) (2) 3642+(5307-1642) (3) 6382-(4143-2618) (4) 4068+(2932-1657)

(5) 9364-(5364+2989) (6) 1625+(4268+2375)

第二讲 乘除混合运算的简算

例 1 计算:(1) 312×56÷7 (2) 9600÷25÷4

解:(1) 算式的意义是把 312 先扩大 56 倍再缩小 7 倍。如果把扩大和缩小的倍数抵消一下, 就相当于把 312 直接扩大 56÷7=8 倍。 312×56÷7=312×(56÷7)=312×8=2496

(2) 算式的意义是把 9600 先缩小 25 倍, 再缩小 4 倍。如果把缩小的过程合并成一次, 相当于缩小 25×4 倍, 因为 25×4=100, 一个数缩小 100 倍, 只需从末尾去掉两个 0, 计算就非常简便。

9600÷25÷4=9600÷(25÷4)=9600÷100=96

从上面两题可以发现, 乘除混合运算, 为了使计算简便而需要添上括号时, 如果在乘号后面添上括号, 括号里面的数不必改变运算符号;如果在除号后面添上括号, 括号里面的数必须改变运算符号, 由乘变除, 由除变乘。简单地说就是, 在添上括号时:乘号后面添括号, 原来乘除不变号;除号后面添括号, 原来乘除要变号。

有时, 为了使计算简便, 需要去掉括号, 这条规则可以反过来用。简单地说就是, 在去掉括号时:括号前面是乘号, 原来乘除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 原来乘除要变号。

例 2 计算。(1) 25×(120÷75) (2) 512÷(32÷15) 解:(1) 25×(120÷75) =25×120÷75=3000÷75=40 (2) 512÷(32÷15)=512÷32×15=16×15=240

同学们一定会发现, 乘除混合运算添上或去掉括号的规则, 与加减混合运算的情况非常相似。只要稍作改变就可以一起记住。 例 3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1) 68×269÷17 (3) 125÷16×8

解:(1) 算式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把 68 先扩大 269 倍再缩小 17 倍。经验告诉我们: 把一个数先扩大再缩小或者先缩小再扩大,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一般地说,把一个数先缩小再扩大要比先扩大再缩小好算一些。于是

68×269÷17=68÷17×269=4×269=1076

(2) 这道题虽然是把 125 先缩小再扩大, 符合计算方便的要求, 但是 125÷16 有余数, 往下无法进行。所以只好先扩大再缩小。于是 125÷16×80=125×80÷16=10000÷16=625

于是, 我们得到一个非常有用的结论:乘、除连在一起, 乘数和除数可以带着运算符号交换位置。

练 习 二

带“*”的是选作题。

1. 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横线上填数。

(1) 564×36÷9=564×( ○ ) (2) 427×63÷7=427×( ○ ) (3) 320÷8÷4=320÷( ○ ) (4) 248÷6×3=248÷( ○ )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423×18÷6 (2) 301×54÷9 (3) 840÷21÷2 (4) 656÷41÷8 3. 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横线上填数。 (1) 16×(25÷4)=16○ ○ (2) 96÷(16×2)=96○ ○ (3) 79÷(79÷8)=79○ ○ (4) 25×(4×37)=25○ ○ 4.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256÷(64÷15) (2) 125×(32÷25) (3) 780÷(26÷18) (4) 375×(40÷75) (5) 936÷(36×13) (6) 625×(16×87) 5.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1×399÷17 2700÷25÷27 28×56÷7 900÷36×4 910×86÷13 7800×92÷26 9600÷25÷24 225×56÷75 800÷72×90 11100÷25÷37 800÷72×90 11100÷25÷37

* 6. 计算 1÷(2÷3)÷(3÷4)÷(4÷5)÷(5÷6)÷(6÷7)÷(7÷8)。

3

第三讲 求等差数的和

例 1 计算 123+234+345+456+567+678。

解: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加数的差相等, 都是 111。这就启发我们,如果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先求出第一个加数与倒数第一个加数的和, 第二个加数与倒数第二个加数的和, 第三个加数与倒数第三个加数的和, 那么 3 个和都相等。这样一来, 就可以用乘法代替加法, 使计算简便。

123+234+345+456+567+678 =(123+678)+(234+567)+(345+456) =801×3 =2403

例 2 计算 1045+1050+1055+1060+1065+1070+1075。

解:观察发现, 相邻两个加数的差相等, 都是 5, 一共有 7 个加数。中间的第四个加数 1060, 不仅是第三个加数与第五个加数的平均数, 也是第二个加数与第六个加数的平均数, 也是第一个加数与第七个加数的平均数。换句话说, 所有 7 个加数的和等于第四个加数的 7 倍。于是, 可以用乘法代替加法, 使计算简便。

1045+1050+1055+1060+1065+1070+1075 =1060×7 =7420

总结以上两种情况, 几个数相加, 当相邻两个加数的差相等时, 就可以用乘法代替加法, 使计算简便:

(1) 如果加数的个数是双数, 可以用首尾两个加数相加的和乘以加数个数的一半; (2) 如果加数的个数是单数, 可以用中间那个加数乘以加数的个数。 试试看:(1) 1+4+7+10+13+16+19+22=?

(2) 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

练 习 三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1+3+5+7+9+11+13+15+17

(2) 992+993+994+995+996+997+998+999 (3) 1960+1970+1980+1990+2000+2010

(4) 111+222+333+444+555+666+777+888+999 (5) 987+876+765+654+543+432+321

2. 下面是一个“乘法三角形”, 第一行表示: 一一得一;第二行表示: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把每一横行、从右上方到左下方每一斜行各数的和, 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4

搜索更多关于: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 的文档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c98583arb9acj39pwb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