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必须温度升高; (B)应该是双原子分子气体; (C)任何热力学过程; (D)必须是等体过程。
31.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B等压过程;A→C等温过程;A→D绝热过程,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 )
(A)是A→B (B)是A→C
(C)是A→D (D)既是A→B也是A→C,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图1 图2 图3 3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2所示的abc过程,(图中虚线ac为等温线),和图3所示的def过程(图中虚线df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
(A)abc过程吸热,def过程放热; (B)abc过程放热,def过程吸热; (C)abc过程和def过程都吸热; (D)abc过程和def过程都放热。 ( ) 33.用下列两种方法:(1)使高温热源的温度T1升高?T;(2)使低温热源的温度T2降低同样的?T值。分别可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η1和?η2,两者相比: ( ) (A)?η1>?η2; (B)?η2>?η1; (C)?η1=?η2; (D)无法确定哪个大。 34.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是:从初态(V0,T0)开始,先经绝热膨胀使其体积增大1倍,再经等容升温回复到初态温度T0,最后经等温过程使其体积回复为V0,则气体在此循环过程中。( )
(A) 对外作的净功为正值; (B)对外作的净功为负值; (C)内能增加了; (D)从外界净吸的热量为正值。 35.在一密闭容器内,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A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p1,B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n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为 ( )
(A)3p1; (B)4p1; (C)5p1 ; (D)6p1。
36. 标准状态下,若氧气和氦气的体积比V1/V2?1/2,则其内能E1/E2为:( ) A.1/2; B. 5/6; C. 3/2; D.1/3。
37.按右图中PV2=恒量规律膨胀的理想气体,膨胀后的温度为:(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无法确定。 38.如图为定量理想气体内能E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则此直
5
线表示的过程为:( )
(A)等压过程; (B)绝热过程; (C)等温过程; (D)等容过程。
39.容器中储有定量理想气体,温度为T,分子质量为m,则分子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为:(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讨论)。 ( )
(A)υx?18kT8kT; (B) υx?;
3πm3πm3kT; (D) υx?0。 2m(C) υx?40.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x?Acos(ωt?φ),当时间t=T/4(T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
(A) ?Aωsinφ; (B) Aωsinφ; (C) ?Aωcosφ; (D) Aωcosφ。 41.一物体作谐振动,振幅为A,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2且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代表此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
42.一质点做简谐振动,其频率为?,则其振动动能变化频率为( ) A.?/2; B. ?/4 ;C. ?; D. 2? 43. 在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频率与波动的频率在数值上是不同的; (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
(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滞后; (D)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超前。
44. 一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中所示为t=T/4时的波形曲线。若振动以余弦函数表示,且此题各点振动的初相取?π到π之间的值,则:( ) (A) 0点的初位相为φ0?0 (B) 1点的初位相为φ1??π/2
(C) 2点的初位相为φ2?π (D) 3点的初位相为φ3??π/2。 ( )
45.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y?0.1cos(3πt?πx?π)(SI),t?0时的波形曲线
如图所示,则:( )
6
(A) a点的振幅为-0.1m; (B) 波长为4m;
-1
(C) a、b两点间位相差为π/2 (D) 波速为6ms。 46.光程是( )
A.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 B.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乘以介质的折射率;
C.在相同时间内,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路程;D.真空中的波长乘以介质的折射率。 47.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
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
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48. 在折射率为n′=1.68的平板玻璃表面涂一层折射率为n=1.38的MgF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玻璃表面的反射光,若用波长λ=5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为了尽量减少反射,则MgF2薄膜的最小厚度应是:( )
(A) 90.6nm; (B) 78.1nm;
(C) 181.2nm; (D) 156.3nm。
49.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
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 ( )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 (D) 光强也不变。
5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1.波长λ=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 = 0.25mm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nm,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
(A) 2m; (B) 1m; (C) 0.5m; (D) 0.2m; (E) 0.1m。
二、填空
1.一质点沿X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a?4?2t(SI),如果初始时质点的速度?0为7m·s-1,则当t为4s时,质点的速度?? 米/秒。 2.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R=4m的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at?2m/s2,当总加速度与半径成45o角时,所经过的时间t? 秒,在上述时间内质点经过的路程
S? 米。
3.一质点沿半径为0.2m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移?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是
??6?5t2(SI),在t?2s时,它的法向加速度an? 米/秒2;切向加速度
7
at? 米/秒2。
4.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环固定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物体沿圆环内壁作圆周运动,t?0 时,物体的速率为0(沿切线方向),若物体与圆环的摩擦系数为
?,求物体稍后任意时刻的速率?? 。
5.如图所示,两块并排的木块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静止地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地穿过两木块,设子弹穿过两木块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恒力F,
则子弹穿出后,木块A的速度大小为 ,木块B的速度大小为 。
6.一橡皮筋的拉伸距离为x时,其回复力F?ax?bx3,当拉伸距离从x?0增加到x?l时,外力所做的功为 。
7.一人从10m深的井中提水,起始时桶中装有10kg的水,桶的质量为1kg,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m要漏去0.2kg的水,求水桶匀速地从井中提到井口,人所作的功W= 。
8. 如图所示,一光滑的滑梯,质量为M高度为h,放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滑梯轨道底部与水平面相切,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滑梯顶部由静止下滑,则:
(1)物块滑到地面时,滑梯的速度为 ;
(2)物块下滑的整个过程中,滑梯对物块所作的功为 。
9.一个能绕固定轴转动的轮子,除受到轴承的恒定摩擦力矩M外,还受到恒定的外力矩M的作用,若M=40N·m,轮子对固定轴的转动惯量为J=2Okg·m2,在t=10s内,轮子的角速度ω0?0增大到ω?15rad/s,则Mr= 。 10.电荷面密度为σ的均匀带电平板,以平板上的一点O为中心,R为半径作一半球面如图所示,则通过此半球面的电通量= 。 11.如图所示,AB?2L,OCD是以B为中心,L为半径的半圆。
A点有正点电荷+q,B点有负点电荷-q。
(1) 把单位正电荷从O点沿OCD移到D点,电场力对它
作功为 ;
(2) 把单位负电荷从D点沿AD的延长线移到无穷远去,电场力对它作功为 。
12. 如图所示,两同心金属球壳,它们离地球很远,内球壳用细导线穿过外球壳上的绝缘小孔与地连接,外球壳上带有正电荷+Q,则内球壳上带电为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