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
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 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 21、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 (C) A、合成菌体蛋白的能力; 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 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 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22、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 (A) A、12个顶角上; B、20个面上;
C、30条棱上; D、分别位于12个顶角上,20个面上,30条棱上。 23、注射白喉类毒素可使机体获得: ( B)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细胞免疫; D、变态反应。
24、某建筑工人劳动时受深度创伤,应立即到医院注射哪类物质: (A) A、抗毒素; B、类毒素; C、抗生素; D、干扰素。
25、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 B )
A、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26、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抗生素是: ( C ) A、四环素; B、放线菌素D; C、万古霉素; D、链霉素。
27、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 ( B ) A、dRNA; B、+RNA; C、-RNA; D、+DNA。
28、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 ( B )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29、细菌芽孢萌发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 ( A ) A、活化、出芽和生长 B、活化、出芽和繁殖; C、生长、繁殖和出芽; D、活化、繁殖和生长。 30、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 D )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 葡聚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 D. 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31、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 B ) A. 抗性 B. 免疫性 C. 再次溶源化 D. 裂解
32、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_____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 ) A.EMP B.HMP C.ED D.TCA 33、脱N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进行厌气呼吸时,以____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A )
-2-A. NO3 B. SO4 C. NH3 D.N2
34、霉菌中的 分别是具有假根和足细胞( B ) A. 米根霉和桔青霉 B. 米根霉和黄曲霉 C. 高大毛霉和黑曲霉 D. 黑根霉和绿色木霉
35、细菌遗传性变异中受菌直接摄取供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受菌的基因组中,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称( A )。
5
考试通过了!
仅供参考
A.转化 B.转导 C.溶原性转换 D.接合
36、谷氨酸棒杆菌合成天冬氨酸族氨基酸时,天冬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 抑制( A )
A. 协同反馈 B. 累积反馈 C. 顺序反馈 D. 合作反馈
37、当 ,会发生基因重组,并使F-菌株变为F+菌株 ( A ) A. F-菌株和F+菌株接合 B. F-菌株和Hfr菌株接合 C. F-菌株和F’菌株接合 D. F-菌株和F-菌株接合
38、在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凝固蛋白作用杀菌的是 ( C ) A. 新洁尔灭 B. 乙醇 C. 甲醛 D. 拮抗
五.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若正确的在每题后面的小括号内打上“√”,错误的打“×”。 (共5分 每小题0.5分) 1.凡能引起转导的噬菌体都是温和噬菌体。(×) 2.HIV是RNA病毒,其核酸复制时,以亲代RNA为模板合成子代RNA。(×) 3.要获得一抗药性突变菌株,可用相应的药物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4.目前干扰素已大多采用基因工程菌进行生产。(√) 5.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6.Bacillus sp.表示一个尚未定出菌名的芽孢杆菌。(√) 7.甲烷细菌属于厌氧性的微生物。(√) 8.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
9.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10.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六.图解题(绘制图表说明下列问题) (共5分 每小题2.5分)
1.营养物浓度对生长速度和菌体产量的影响
2.比较杀菌、灭菌和溶菌
七.简答题,请简要的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 每体6分) 1. 试述艾姆氏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和一般方法。
6
考试通过了!
仅供参考
答: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的方法。由于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尤其是DNA ,所以凡是能改变核酸结构的影响因素都能影响核酸的生物功能。如能引起核酸损伤的物质对生物都有致突变作用,也有致畸变作用和致癌变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最简单的低等生物作为模型去了解高等生物体内的各种突发事件。
艾姆氏试验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His缺陷型菌株回复突变的方法来检测致癌物质的。
(1)将试样加入鼠肝匀浆液,保温一段时间
(2)将试样消化后液体吸入滤纸片,然后放到涂有鼠伤寒沙门氏菌His缺陷型菌株的平板上。
(3)经培养后,若滤纸片周围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试样不含诱变剂。若滤纸片周围有抑菌圈,外围有大量的菌落,说明试样含高浓度诱变剂。若滤纸片周围有大量的菌落,说明试样中有适量浓度的诱变剂。 2. 如何让微生物合成比自身需要更多的代谢产物?
答:要想让微生物产生比自己需要更多的代谢物,就必需调节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代谢活动调节。包括生理水平、代谢途径水平和基因调控水平的各种调节。
代谢途径水平调节包括:应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利用抗反馈调节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还可以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使产物分泌到培养液中。
基因调控水平的调节包括诱变、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微生物合成比自身需要更多的代谢产物。
3. 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相比较,其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病毒的主要特征有:
①形体极其微小;②没有细胞构造;③每一个病毒只含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④无产能酶系,必需严格依赖宿主的代谢系统;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的大量装配为特征的复制式繁殖;⑥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大分子形式存在;⑦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⑧有些病毒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潜伏感染。
4. 何谓典型生长曲线?对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答:当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后在适宜的温度、通气等条件下,该群体就会由小到大有规律的增长,如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为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通过研究典型生长曲线中各个时期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代谢产物以及各个时期到来的原因,可以为工业生产上的微生物发酵提供理论指导。如根据对延滞期长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接种量等措施缩短延滞期,节约发酵时间和设备占用,提高生产效率。
5. 根据碳源和氮源的不同微生物可分为哪几大营养类型?
答:根据碳源分,微生物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类,自养型微生物能以含碳无机物作为唯一碳源,异养型微生物必需以有机物作为碳源。
根据氮源分为: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和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能将氨态氮、硝态氮、尿素甚至氮气作为单氮源自行合成氨基酸,氨基酸异养
7
考试通过了!
仅供参考
型微生物是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微生物。
6.某个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请分析各成分的作用,并推测此培养基的用途:
甘露醇1.0% K2HPO4 0.02% MgSO4·7H2O 0.02% NaCl 0.02% CaSO4·2H2O 0.01% CaCO3 0.5%
答:甘露醇1.0%作为碳源和能源,K2HPO4 、MgSO4 、NaCl 、CaSO4 作为微量元素,CaCO3为培养基调节pH,此培养基无氮源,作为筛选富集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用的。
7.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哪几种方式获取能量?请作简要说明。
答: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微生物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能量代谢: 无氧呼吸 厌氧发酵
循环光合磷酸化
嗜盐菌紫膜介导的ATP合成
8.试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主要操作步骤为:
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先用底层培养基在培养皿内浇一层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预先融化并冷却到45℃以下,加有浓的敏感宿主和一定体积待测噬菌体样品的上层培养基,在试管中摇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培养基上铺平待凝,37℃保温,10小时后进行噬菌斑计数。 9.三域学说提出的依据是什么?你对该学说有什么看法?
答:根据对近百种原核生物16S rRNA和真核生物18S RNA 序列分析同源程度的分析,美国学者C.R.Woese提出著名的三域学说。
对该学说的看法:略 八.实验设计题(共10分)
已知在黄色短杆菌(Brevibaterium flavum)中存在以下代谢途径,现在想利用该菌生产苏氨酸,请设计一个获得该菌的苏氨酸高产菌株的实验方案,并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答:实验方案1:
因为苏氨酸是一个分支代谢途径的代谢产物,苏氨酸对反应①和③有反馈抑制作用,因此必须通过诱变筛选抗苏氨酸反馈抑制突变株。另外若想要进一步提高苏氨酸产量,用刚才的菌株进一步诱变,筛选甲硫氨酸缺陷株。
方案2:直接加入高浓度的 高丝氨酸于发酵培养基中(有这样答的也算对)。 第二个方案实验略。 第一个实验方案的实验操作原理如下:
抗反馈抑制突变株的筛
8
考试通过了!
仅供参考
选方法是梯度平板法,用苏氨酸的结构类似物筛选,具体方法步骤: (1) 诱变 (2) 用梯度平板法筛选筛选抗苏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3) 分离纯化,检出突变株,检测生产性能,如有可能需进一步诱变处理。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用夹层培养法。具体方法步骤: (1) 将上述得到的突变株进行诱变 (2) 淘汰野生型 (3) 检出突变型(夹层培养法) (4) 测定突变类型(营养谱法),检出甲硫氨酸营养缺陷型。 九.论述题(共10分)
试论述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制,主要的反馈抑制类型及特点
答: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包括调节细胞膜对营养物的透性,通过酶的定位以限制它与相应底物的接触,代谢流调节。其中以代谢流调节的方式较为重要。
代谢流调节包括粗调和细调两个方面,粗调是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机制,能够控制细胞内酶的酶的量,它的特点是速度慢,但节约细胞的资源,避免合成过多的不需要的酶。细调是现有酶的催化活性的调节,它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迅速,但不节约。通过上述两者的搭配达到最佳的调节效果。
反馈抑制的类型主要有:
协同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同时都过量,才对途径中的第—个酶具有抑制作用。末端产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抑制作用。
累积反馈抑制: 在分支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末端产物过星时都能对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而且各种末端产物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当各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累加的。
顺序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两个末端产物,不能直接抑制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而是分别抑制分支点后的反应步骤,造成分支点上中间产物的积累,这种高浓度的中间产物再反馈抑制第一个酶的活性。因此,只有当两个末端产物都过量时。才能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到抑制作用。
9
考试通过了!
相关推荐: